俄乌冲突的硝烟尚未散尽,乌克兰政坛已被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席卷。
国家反腐败局的专项行动,撕开了能源领域的腐败黑洞,亿元涉案金额、成捆外币现金、政商高层密集落马的剧情接连上演。
总统泽连斯基的核心亲信提前跑路,两名部长应声下台,而最高拉达副议长热列兹尼亚克披露的最新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已跌破20%,较此前骤降40个百分点。
![]()
雪上加霜的是,泽连斯基的总统任期已于2024年5月20日届满,原定的总统大选因战时状态被取消,这一争议性决定让政坛动荡更添变数。
战时腐败为何愈演愈烈?亿元窝案背后牵扯出怎样的权力网络?泽连斯基能否稳住执政根基?这场政治风波又将如何影响乌克兰的未来?
一、能源领域反腐亮剑,亿元腐败窝案浮出水面
乌克兰此次政坛震荡的导火索,是国家反腐败局于本月中旬启动的能源领域专项反腐行动。
这场针对性极强的调查,以大规模突击检查的形式展开,搜查范围覆盖多个政府高官住所和国有企业办公室,一时间在政商界引发强烈震动。
执法人员在检查中查获大量成捆的外币现金,这些实打实的证据,直观揭露了能源系统存在的严重腐败问题,也让案件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调查很快锁定核心涉案目标,形成了清晰的腐败网络图谱。
![]()
第一个关键目标是原司法部长格尔曼・加卢先科的住所,执法人员对其展开致命突袭搜查,直指其与腐败案的深度关联。
第二个核心目标是乌克兰国家原子能公司总部,作为国家能源体系的关键企业,该公司直接卷入这起亿元腐败案,同步接受全面清查。
最受关注的则是商人蒂穆尔・明迪奇的住所,他不仅是泽连斯基从事喜剧事业时期的老搭档,更是总统执政后的核心亲信,被视为此次腐败案的关键人物。
不过遗憾的是,在反腐行动启动前,明迪奇已提前嗅到风声,果断离境逃往境外,目前仍处于在逃状态,给案件侦破带来一定阻碍。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内幕通过关键证据浮出水面。
调查机构公布了涉案人员的通话录音,录音中出现“Tenor”“Roket”和“Karlson”三个关键代号。
经证实,这些代号分别对应国家原子能公司代表德米特里・巴索夫、前能源部长顾问伊戈尔・米罗纽克以及商人明迪奇本人。
三人在通话中涉及腐败交易的具体细节,成为案件定性的重要证据,也印证了这是一个覆盖政商领域的有组织腐败团伙。
二、司法程序火速推进,政府高层人事大地震
在掌握确凿证据后,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迅速启动司法程序,展现了此次反腐的决心和力度。
![]()
调查机构已正式对七名涉嫌参与能源腐败案的犯罪嫌疑人提起诉讼,其中就包括泽连斯基的亲密伙伴明迪奇,尽管他目前身处境外,但司法追究并未停止。
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案的波及范围远超预期,甚至牵连到乌克兰前副总理切尔尼绍夫,足以看出这一腐败网络的根深蒂固。
随着案件的推进,乌克兰政府高层掀起了剧烈的人事动荡,多名核心官员应声落马。
涉案的原司法部长格尔曼・加卢先科,因与腐败案存在关联,已被正式暂停职务,接受进一步调查。
与此同时,能源部长斯维特拉娜・格林丘克也因部门监管不力、未能遏制能源领域腐败问题,提交了辞职申请,目前已获批准。
短短数日,两名政府核心部门的部长相继下台,凸显了此次反腐风暴的冲击力,也让外界看到了乌克兰整治腐败的决心。
面对日益高涨的舆论压力,总统泽连斯基不得不采取措施与涉案人员切割,以挽救不断下滑的政府公信力。
他近日正式宣布,对核心亲信明迪奇及其主要商业伙伴奥列克桑德・祖克曼实施经济制裁,冻结二人在乌克兰境内的所有资产。
这一举措被外界解读为泽连斯基的“自保行为”,试图通过划清界限向民众表明反腐立场,但能否真正平息民怨,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此次人事动荡不仅影响政府日常运作,更让乌克兰的执政团队面临重组压力。
能源和司法部门作为国家运转的关键机构,负责人的空缺可能导致相关工作出现短期停滞,而新官员的任命能否快速到位、能否摆脱腐败阴影,成为后续关注的焦点。
三、支持率暴跌破20%,民意不满情绪集中爆发
![]()
这场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直接引发了乌克兰民众对现任领导层的信任危机,民意支持率出现断崖式下跌。
最高拉达副议长热列兹尼亚克在其社交媒体平台上披露了最新民调数据,结果令人震惊:泽连斯基的民意支持率已跌破20%的关键点位,较此前的支持率水平骤降40个百分点。
热列兹尼亚克坦言,这样的民调结果超出预期,充分反映出民众对现任领导层的不满情绪正在持续升温,且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民众的不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后的集中爆发。
首先,能源领域作为战时国家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民生保障和前线物资供应,而腐败分子却在此时大肆敛财,让民众感到愤怒和失望。
其次,泽连斯基的核心亲信卷入腐败案,让民众对总统的选人用人标准产生质疑,认为其身边存在“利益小圈子”,损害了国家利益。
此外,俄乌冲突持续背景下,乌克兰民众面临着物价上涨、生活困难等多重压力,而政府高层却在搞腐败,进一步加剧了民怨。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已有民调显示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呈现下滑趋势。
2023年9月,完全赞成泽连斯基活动的乌克兰人比例为42%,但到2024年2月已降至22%,而此次腐败案的发酵,让支持率进一步跌破20%,形成了加速下滑的态势。
这一变化意味着泽连斯基的执政基础正在快速动摇,民众对其领导能力和执政诚意的信任度已降至冰点。
四、任期届满大选取消,政治前景迷雾重重
就在反腐风暴引发政坛动荡、民意支持率暴跌的同时,乌克兰的政治合法性问题也再次引发国内外争议。
![]()
按照乌克兰宪法规定,泽连斯基的总统任期已于2024年5月20日正式结束,按照正常程序,该国应举行总统大选,选出新任国家元首。
但乌克兰政府以当前处于战时状态、实施戒严和全国总动员为由,决定取消原定于明年举行的总统大选,这一决定自公布以来就争议不断。
泽连斯基本人曾公开表示,在当前特殊时期举行大选并非合适时机,认为战时选举会分散国家精力,影响对俄冲突的整体部署。
但反对声音认为,取消大选违背了民主制度的核心原则,让泽连斯基的执政失去了宪法层面的合法性支撑,这也是导致民众不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际社会对这一决定也看法不一,部分西方国家对乌克兰取消大选的做法表示理解,认为战时状态下维持政权稳定更为重要。
但也有不少国际组织和国家提出质疑,认为民主选举是国家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即使在战时也应寻找合适方式保障民众的选举权。
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就曾公开评论泽连斯基的领导地位问题,暗示其执政合法性存在争议,这也让乌克兰的外交环境和西方援助面临不确定性。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乌克兰的政治前景充满变数。
一方面,反腐风暴虽然展现了整治腐败的决心,但也导致政府运作受到影响,短期内难以完全恢复正常秩序。
另一方面,民意支持率的暴跌和大选取消的争议,让泽连斯基的执政根基受到双重冲击,如何重新赢得民众信任、巩固执政地位,成为其面临的最大挑战。
此外,西方对乌援助是否会因政治动荡和腐败问题受到影响,也成为关键变量。
如果援助减少或中断,乌克兰不仅面临反腐和政治稳定的压力,还将在对俄冲突中陷入更被动的局面。
这场由能源腐败案引发的政治风波,正在深刻重塑乌克兰的政治格局,其后续发展不仅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