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元抢到小米冰箱,全家请假在家等货,结果第二天被告知:“发不了,补偿30块。”
这不是段子,是真实发生在双十一的荒诞剧。
更离谱的是,小米官方回应轻飘飘一句:“系统配置错误。”仿佛把消费者的时间、信任和期待,当成可以一键撤销的测试订单。
![]()
罗女士不是个例。社交媒体上,成百上千人晒出同样遭遇:秒杀成功、收到配送通知、甚至安排家人守候,结果一夜之间订单作废,只换来一个连运费都不够的30元红包。
有人怒斥:“世上最无耻的公司,莫过于此。”
小米当然会辩解:11.11元买冰箱明显不合理,肯定是系统出错,消费者这是“薅羊毛”。可问题在于,活动是你们发起的,页面是你们设计的,倒计时是你们挂的,现在说“错了”,就把责任全推给用户?
![]()
消费者凭什么相信那是“错误”?页面没写“价格可能有误”,没弹窗提示“以实际为准”,反而在下单后主动打电话确认配送时间,这不叫失误,这叫诱导成交。
法律上早有定论:电商促销中,只要用户成功下单并支付,合同即成立。商家不能以“标错价”为由单方面取消,除非能证明存在重大误解且及时纠正。
而小米呢?先让你下单,再让你等货,最后轻描淡写一句“发不了”,连正式道歉都没有,只甩个30元红包打发叫花子。
![]()
这哪是补偿?而是羞辱。
更讽刺的是,同款冰箱正常售价近800元,秒杀价11.11元虽低,但并非毫无逻辑,双十一本就是“极限折扣日”,平台常有1元秒杀、0.01元试用等活动。用户合理期待“品牌让利”,却被反咬一口“钻空子”。
而小米的处理方式,暴露了其骨子里的傲慢:你的时间不值钱,你的信任不值钱,你的愤怒更不值钱。
30元能干什么?只够请快递员喝杯奶茶,却想买断一个家庭对品牌的全部好感。曾经那个喊着“和用户交朋友”的小米,如今连基本契约精神都不要了?
![]()
有人说:“这么低的价格,明显是bug,不该占便宜。”可消费者又不是程序员,怎么判断是不是bug?
看到官方旗舰店活动预告,看到倒计时结束自动跳转成功页面,看到物流信息生成。这一切,都是平台主动传递的“交易已完成”信号。现在出事了,就说“不算数”,那以后谁还敢信任何秒杀活动?
长此以往,受伤的不只是米粉,而是整个电商生态的信任基础。当企业可以随意以“系统错误”毁约,用户权益就永远悬在空中。
小米若真讲诚信,就该二选一:要么履约发货,哪怕亏本,也守住口碑;要么公开致歉,按市场价差额赔偿,而不是拿30元敷衍。
可惜,它选了最廉价的方式,用法务话术切割责任,用“系统错误”掩盖运营漏洞,用30元测试用户的底线。
![]()
但别忘了,流量时代,人心比算法更敏感。今天你用30元打发一个用户,明天就会有一千个用户用脚投票。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当一家公司连最基本的履约勇气都没有,再多的营销狂欢,也不过是沙上筑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