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25年的海疆大戏又上新了!这回咱们中国海警和盐城海事局联手整了个大活——一边是海警舰队在钓鱼岛领海“硬核打卡”,一边是黄海中部划出“真·吃鸡”禁区,这波操作直接让国际舆论场炸开了锅!
![]()
中国海警局官网 11 月 16 日 10 时 48 分发布通报显示,当日上午 10 时 15 分许,中国海警 1307 舰艇编队进入钓鱼岛领海开展巡航活动,此次巡航以 “主权维护、依法执法” 为核心任务,全程持续约 1 小时 30 分钟,于 11 时 45 分许驶离领海区域。这是 2025 年中国海警在钓鱼岛领海开展的第 41 次巡航,延续了 “每月多次、常态化存在” 的管控节奏,也是对近期区域安全局势的针对性回应。
此次巡航编队的装备配置凸显专业化特征。作为主力执法舰的海警 1307 舰,满载排水量超千吨,配备先进的卫星通信系统、船舶识别设备及无人机侦察模块,可实现对领海范围内目标的全时段监控。与 2012 年钓鱼岛争端初期的小型执法船相比,当前巡航舰艇的吨位、装备水平均实现质的提升,反映出中国海洋维权能力的系统性增强。巡航期间,编队还运用舰载监测设备对海域生态环境进行采样分析,同步履行海洋保护职责。
![]()
公开信息显示,巡航过程中有 4 艘日本海上保安厅船只试图近距离干扰。中国海警舰艇通过甚高频通信频道多次发出严正警告,明确告知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海警在领海内开展执法活动具有充分法律依据,请立即驶离相关海域”。最终日方船只未采取进一步挑衅动作,始终在领海线外徘徊。中国海警局发言人在当日通报中强调,“将持续依法在钓鱼岛领海开展巡航执法,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此次巡航的时机选择具有明确背景。此前 11 月 13 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中发表涉台激进言论,同时在钓鱼岛问题上持强硬立场,中方通过外交抗议、军事警告等多重方式作出回应后,海警巡航成为落实主权主张的具体行动。这种 “外交表态 + 执法行动” 的衔接模式,形成了维护核心利益的完整链条。
![]()
11 月 17 日 - 19 日的禁区管控
从地理条件看,该区域远离国际主航道,且避开了主要渔业作业区,最大限度降低对民用航海活动的影响。海事部门在警告中特别提示,训练期间将启用 VTS(船舶交通服务系统)对禁区周边 20 海里范围实施实时监控,安排 2 艘海事巡逻船在东西两侧值守,对接近禁区的船舶提前 10 海里发出预警,引导其绕行。截至 11 月 16 日,青岛港、连云港等周边港口已通过船讯网向 200 余家航运公司推送预警信息,累计调整船舶航行计划 37 艘次。
![]()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在 11 月 14 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相关提问时表示,此次黄海实弹射击训练是 “年度训练计划内的常规安排,旨在提升部队海上协同作战能力,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地区”。从训练环境看,黄海中部海域水深 20 至 50 米,海底地形平坦,且 11 月 17 日至 19 日的天气预报显示风力 2-3 级、能见度 12 公里以上,为舰载武器实弹测试提供了理想条件。军事专家分析指出,此类常态化训练可有效检验武器装备实战性能,提升部队应急反应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航行警告发布后,韩国海洋水产部、日本海上保安厅均通过官方渠道转发相关信息,提醒本国船舶注意规避。韩国海事安全院于 11 月 15 日向济州岛至上海航线的船舶发布专项提示,要求途经该海域时保持 AIS 信号常开并加强瞭望,这种信息共享机制有效降低了意外事件风险。
![]()
各方态度与舆论聚焦
中国海警钓鱼岛巡航与黄海实弹射击行动公开后,周边国家及国际舆论反应呈现差异化特征。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在 11 月 17 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已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严正抗议”,但未提及具体反制措施,这一表态与此前的强硬立场相比有所克制,反映出日方对中国常态化巡航的现实认知。日本《读卖新闻》11 月 17 日的报道客观指出,“中国海警的巡航活动已形成固定模式,且未采取过激行动”。
韩国外交部则聚焦黄海实弹射击,11 月 16 日通过发言人表示 “已注意到中国发布的航行警告,将密切关注相关海域动态,确保韩国船舶航行安全”,同时强调 “希望各方通过对话协商维护地区海洋秩序”。韩国现代商船株式会社已要求旗下 12 艘集装箱船调整航线,绕行射击禁区以保障运输安全。
![]()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 11 月 17 日的记者会上,对钓鱼岛问题延续一贯立场,称 “美国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不持立场,但支持日本对钓鱼岛的行政管辖”,对于黄海实弹射击则未直接评论,仅表示 “关注地区军事活动的透明度”。这种表态被外界解读为既想维持美日同盟,又不愿过度卷入区域争议的平衡姿态。
国际舆论更多关注中国海疆维权的 “合规性” 与 “系统性”。英国《金融时报》11 月 18 日的报道指出,“中国海警在钓鱼岛的巡航活动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规定,其‘外交 + 执法 + 军事’的协同应对模式值得关注”。《路透社》则强调,中国提前发布黄海航行警告的做法 “符合国际海事规则,有助于减少地区紧张局势”。
![]()
主权维护与安全保障的双重价值
从钓鱼岛巡航到黄海实弹射击,两项行动虽领域不同,但共同服务于中国海疆安全的整体目标。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 2020 年中国海警加强巡航力度以来,日方在该海域的非法活动减少 60%,中国渔民的合法作业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常态化执法已成为维护领海秩序的有效手段。此次 11 月 16 日的巡航行动,更是对近期日方涉岛激进言论的直接回应,彰显了主权立场的坚定性。
黄海实弹射击则是提升海洋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海洋贸易量的持续增长,黄海作为进出渤海湾港口的重要通道,其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常态化实弹训练不仅能提升海军部队的实战能力,更能形成有效威慑,遏制潜在安全威胁。同时,通过提前发布航行警告、明确划定禁区,中国在保障训练安全的同时,也兼顾了国际航海安全,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
结语
两项行动的衔接开展,更体现了中国海疆管控的 “立体协同” 理念:外交部通过表态划定红线,海警以执法行动落实主权主张,海军借助实弹训练提供安全支撑,海事部门承担交通管理与预警职责,四者形成互补联动的完整体系。这种协同模式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也适应了中国海洋安全的现实需求。
黄海实弹射击训练顺利结束,盐城海事局发布解除航行警告的通知,相关海域恢复正常通航;中国海警则表示,后续将继续按计划开展钓鱼岛领海巡航,保持管控力度不变。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的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 “和平手段与必要措施相结合”,既展现了坚定立场,也为地区和平稳定贡献了积极力量。
参考信源: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