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11月18日在扬州东区江扬大桥下面看到,原先的荒地被打造利用一新,宽大的空间,成为市民健身、孩子游乐的场地,还人性化地配备了公厕,造福附近群众,成为该市桥下空间利用的成功范例。
记者采访了解到,该市运河北路东侧的大运河沿线,“运河十里”景观带正在加紧打造,江扬大桥桥下空间是这一景观带的组成部分。记者看到,河西岸的桥下已新建成一处健身游乐场,橘黄色为主、蓝色为辅的主色调使场地十分醒目,沿河的健身步道与桥南步道无缝对接,步道以西的桥下建成了运动场,设置了篮球场,摆放了乒乓球台,有市民在这里打球。运动场南侧是休闲场地,配备了公厕,设置了孩子们喜爱的长颈鹿、蜗牛等造型的健身设施。
![]()
合理利用
据介绍,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扬州市近年来新建了很多桥梁,部分桥下空间已得到开发利用,但还有很多桥下空间处于闲置状态。大约10年前,五台山大桥下面的空间被利用起来,打造成市民健身休闲的空间,部分解决了周边五台新村等小区居民缺乏活动空间和停车场地的问题。扬州大桥、五台山大桥、茱萸湾大桥、仙女庙大桥等河道桥梁及沪陕高速等高速桥下的空间,有的被利用为球场等活动场所或停车场,有的栽种了绿化,得到了充分利用。但还有不少桥下空间用于堆放杂物,有的被闲置,成为市容环境的不和谐元素。
记者调查发现,近几年来,随着润扬快速路、江平快速路和江广快速路等城市快速路的建成,出现了一批互通桥下空间、立交桥下空间,如润扬快速路扬州职大段、桃源居段立交的桥下空间,扬子江路与江阳路交叉口北侧的桥下空间,都被开发成了停车场。而邗江路以西的沪陕高速下面的空间,却为了防止偷倒垃圾被围挡起来,没有得到利用。这样的“空间浪费”,在已建成的部分大桥及扬溧高速、城市快速路下面都有存在。
![]()
温馨舒适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扬州市将“扬州市市区桥下空间整治研究”列入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升重点工程项目,努力将城市“灰空间”转变为“公共活力空间”,让“沉睡”的桥下空间变身家门口的运动空间。市住建局专家介绍,该市结合实际,在市区范围内开展了城市道路桥梁桥下空间环境提升利用工作,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该项目以整治主城区城市道路桥梁桥下空间违规占用、部分地段市容环境杂乱无序、局部绿化观感差层次低等问题为突破口,全面梳理扬州市桥梁桥下空间现状,将桥下空间利用和城市治理工作相结合,消除桥下空间违规无序占用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升城市道路沿线的市容环境和绿化景观效果,确保桥下空间功能合理、安全运营。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建设和管理。通讯员 姜传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胡妍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