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相关数据的披露,保险行业前三季度“成绩单”正式出炉。日前,来自金融监管总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保险公司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超过40万亿元,相比年初增长12.5%,整体偿付能力也有不俗表现,不过,至少有四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从而引发市场关注。
(1)家底超过40万亿
11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末,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40.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5万亿元,增长12.5%。
其中,财产险公司3.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9%;人身险公司35.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3%;再保险公司8615亿元,较年初增长4.1%;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388亿元,较年初增长8.7%。
2025年前三季度,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2万亿元,同比增长8.5%;赔款与给付支出1.9万亿元,同比增长7.6%;新增保单件数846亿件,同比增长7.9%。
而从保险业偿付能力来看,2025年三季度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6.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4.3%。其中,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40.8%、175.5%、246.2%;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12.9%、118.9%、216.7%。
(2)四家险企“拉警报”
不过,就从具体公司来看,至少有四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拉响“警报”。
最新统计显示,在156家产险、寿险公司中,共有4家险企因风险综合评级未达B类(即未达标)而使偿付能力出现“拉警报”,另有1家险企成功“摘帽”恢复达标。
根据监管规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要达标,需要同时满足三项要求,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和风险综合评级在B级以上,任何一项不达标,即为偿付能力不达标。
截至三季度末,华汇人寿和亚太财险、安华农险、前海财险是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的四家险企,均未达到监管所要求的B类标准。
其中,华汇人寿是名单中唯一的人身险公司,其风险评级不达标的问题由来已久。由于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迟迟未完成,早在2022年一季度监管部门就将华汇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由B类下调为C类。时至今日,该问题已拖延约三年半仍未彻底解决。
亚太财险2024年第四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从B级下滑至C级,且2025年前三季度持续维持 C级,并被暂停了开展互联网业务的资格。核心原因在于股东股权乱象与公司治理短板的叠加影响。
安华农险在报告中表示,其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 “主要源于公司治理层面的风险”。安华农险董事长职位空缺多年,总经理人选也长期未正式任命,高管层的持续 “真空” 导致公司决策机制失灵。
前海财险作为“宝能系”旗下的核心险企,当前正承受多重经营与治理压力。在股东层面,公司约60%的股权处于司法冻结状态,资本结构的不稳定性凸显。人事方面,近一年内更换三任高管,管理层频繁变动,加剧了组织运转的不确定性。
(3)退保率总体趋稳
统计显示,从57家人身险公司的退保率数据来看,2025年三季度,人身险行业退保情况总体趋稳,但结构性差异依然明显。在已经披露数据的57家人身险公司中,退保率均值降至1.72%,中位数为1.27%,较2024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从整体看,2025年三季度,多数人身险公司退保率保持在1%至2%区间,但行业分化显著。部分中小险企退保率攀升明显,显示出产品结构、客户维系能力及销售质量的差异。
在统计范围内,退保率最高的10家公司主要集中在中小型险企,其中,德华安顾人寿以11.84%位居首位,较上年同期的6.57%大幅上升,增加了超过5个百分点;弘康人寿以8.59%排在第二位,较去年同期提升近3个百分点。
此外,长生人寿退保率为4.58%,中华联合人寿退保率为3.30%,和泰人寿退保率为2.80%,这几家公司的退保率均有小幅提升。
相对而言,排名最低的10家公司退保率保持在0.7%以下。其中,新华养老保险和国民养老退保率仅为0.26%,为全行业最低,这与两家公司开业时间较短、保单尚处于早期持有期有关;爱心人寿退保率为0.37%,北京人寿退保率为0.50%,复星保德信退保率为0.56%,招商信诺退保率为0.67%,农银人寿退保率为0.6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