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消息,近期公募老登失业的消息刷屏社区网络。一位自称公募老登的网友昨日正式失业,引发围观。
据其表示,合同到期,公司不想续约了,公募老员工历经一个多月,谈判了六轮,与公司达成一致,拿到了老员工该有的补偿,终于结束了那该死的卖身契约。过程跌宕起伏,跟那些公司老凯子,玩的都是心跳,但凡你缺点心眼,你就会被他们手拿把掐、拿捏的死死的老登
![]()
其实,一般正常离职是没有赔偿的,根据上文提到的公司不想续约了,应该就是合同到期。而据该“老登”在评论区自述:合同到期了,我自己也不想续了,关键我的情况比较复杂。
至于未来从业方向,他表示,先休息一段时间再说吧,公募、券商资管都行;至于量化私募,他不太认可,认为参差不齐,去了相当于创业;
至于公募,他认为,公募现在机会空间越来越小,小型基金基本没有发展机会了,去了也是死路一条,大型公募,像我这种老狗,除非关系很铁,否则也很难进,中型公募则主要看机缘。
金石杂谈翻开他的动态,可能是距离自己合同到期,发现自己即将面临失业, 从10月中旬开始更新变得频繁。金石杂谈摘取几段以共勉:
1)又是勾心斗角、刀光剑影、兵不血刃的一天,每天想安安心心做点业务,但总有一群王八蛋想搞事,导致领导半信半疑,复杂的人事关系,盘根错节。
他还提到,目前公募中小机构(基本锁定该老登所处的公募规模)一个普遍的问题,内部管理混乱、战火纷飞。
![]()
2)提到了公募的困境和固收的前途暗淡:大机构跟自己较劲,中型机构步履维艰,中小机构只剩几口气。27年多的发展,真正有主动管理能力的公募不多,都是吃牌照红利,干一堆固收。
行业的机构销售们越来越没有空间,没想到甲方银行金主们也在跟你要互换了。机构渠道没啥技术含量,回到家又是大会小会,节约成本更是离谱。公司不挣钱还要挣利润,只能是压缩员工成本。但凡有点权益沉淀的都知道,只有固收的,不知今年嗝屁,长远更嗝屁。
最后他建议公募销售们,不要为卖产品而卖产品,多在投资上下功夫,多积累投资认知。
![]()
写到这里,金石杂谈基本可以锁定,这位老登:是一名超40岁的中小公募的机构销售。
3)小型公募的空间只有螺丝壳那么大了。 小型公募基金面临挑战,行业格局已定,大型机构主导市场。若不转型,未来艰难。建议平台化、私募化,专注细分领域,提供绝对收益,减少排名竞争,专注投资者回报。投机取巧者难以为继,行业进入2.0时代,真本事才是关键。
![]()
4)然后,就是离职前奏:①如果公司要裁掉你,正好手头有新产品首发,是你负责,但在公司受了很多委屈,应该怎么做?
②如果行业进一步出清,公募基金市场条线的筒子们失业了,可以干点啥,是不是可以做金融就业咨询?
③公募老狗的迷茫,拜访了多位同行。某大型保险集团电商老江湖劝他要理性,没有什么事是不能沟通的;某券商投行90后妹子,也是各种焦虑,建议老登去看心理医生,毕竟妹子有过经历;某机构投资部负责人,不是一味的强或硬,但对于当前的事要硬,应该就是要赔偿要到底;某资管机构市场条线负责人建议做好自己,坚持原则,需要善良,但不能软弱
![]()
5)10月底,老登的风格明显变了,大部分开始是对未来行业内的判断,尤其券商资管未来的从业情况。而且他建议公募、资管销售不能只做信息的传递员,还要有投资认知。他认为,未来的销售就是往投顾转型。
![]()
最后,昨天才失业的公募老登,今天工作都快找好了,说好的休息呢?果然,方向就是券商资管,已经三轮,等待结果,一切随缘。
![]()
截至目前,公募规模逼近36万亿,股票+混合规模只有9.2万亿,占比大约25%,而混合型基金中还有债基,真实占比可能也就20%。固收型规模高达10.68万亿,货币基金更是高达14.6万亿。权益的发展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目前,券商资管规模6.1万亿,同样大部分是债,权益占比仅有7%左右,债基占比高达82%。
![]()
其中,中信资管管理规模1.56万亿,行业第一;其次是国泰海通、华泰、中金公司,规模均超5000亿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