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新东方迎来32周年,创始人俞敏洪在南极向全体员工发出全员信。他在信中以“冰雪中的坚守”为主题回顾创业历程并擘画未来。
然而,这封本是庆祝公司生日、激励员工的全员信,却引发诸多争议。
有员工表示,无法与正在旅游的老板共情。疑有员工发文调侃与吐槽,称“今夜,所有xdfer(新东方人)都是南极人”,暗指老板的“远方”与员工的“现场”形成鲜明对比。有网友认为,“作为老板,少点鸡汤,多点实际行动,给员工加薪才是最好的激励。”
也有网友站在俞敏洪一边,认为“老俞今天能在南极,是此前的努力的结果”,老板和员工本就是“共生但不同频”。但俞敏洪的问题是,没在宏大叙事里掺点“人间烟火”。
被吐槽后,11月18日,截至上午11:00,俞敏洪在社交平台连发10条南极游视频。本人在评论区表示:前几天一直没有什么信号,这个视频是四天前做的。
![]()
![]()
俞敏洪南极“小作文”翻车 遭员工吐槽
俞敏洪从南极发来的这封全员信,以“冰雪中的坚守”为主题回顾创业历程并擘画未来。
开篇即细致描绘“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等南极景观,称当地“几乎24小时充满阳光”的环境让他对“时间的力量与坚守的意义”有了更深感悟。
信中,俞敏洪他借南极企鹅在极端环境中相互扶持、努力生存,类比新东方人面对困境时的团结与希望,回顾了新东方从北大一间简陋教室起步,历经风雨的创业历程,鼓励员工坚守初心,服务好学生与客户,展望未来事业的发展,提出新东方要做“希望的播种者”、东方甄选要当“商家良知的代表”、文旅业务要帮人“把世界装在心里”的目标。
![]()
俞敏洪向新东方员工发布的全员信
该全员信也在俞敏洪个人公众号“老俞闲话”展示。这封信很快在网络上传开。
![]()
这封在南极写下的贺信,满是俞敏洪对创业历程的感悟和对工作团队的感恩。然而,这封饱含“南极感悟”的信函并未收获预期的共鸣。俞敏洪的信刚一发出,国内的新东方员工炸锅了,直接来了一场“反向庆生”。
![]()
![]()
俞敏洪与友人在去南极途中吃早餐
有网友统计,这封992字的全员信,文中提及17次“我”和5次“南极”,但通篇鲜有提及员工的工作压力和薪酬福利。
有新东方教育板块员工透露,纪念日当天仍在上完课连夜加班做续费方案,看到信中对南极风光的描述“只觉得讽刺”。还有一些员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无法共情”。
![]()
“回信”引爆真抱怨:员工吐槽社保与加班
俞敏洪的叙事方式,与一线员工的日常形成了鲜明对比。
“老板在南极,员工在加班。”这是不少网友在看到俞敏洪的最新全员信后的第一反应。
17日,一篇题为《给俞敏洪的一封回信》的网帖开始流传。该信以一名“北京出租屋”里普通员工的口吻写成,用一种对比鲜明的方式“回应”了老板的感言。
![]()
信中没有宏大的词汇,取而代之的是一线员工的日常工作细节。“您在南极看冰山,我在北京看数字:续费率、转化率、复盘表格进度条,”信中写道,“您那里有冰川闪光,我这里闪光的东西,叫作:企业微信红点。”
这封“回信”还提到了具体的压力:“您说南极宁静,而我能听见的只有:家长怒气值拉满的电话、CRM系统崩溃的吱吱声”。文末,作者写道:“祝您旅途顺利,祝我续费顺利。”
该网帖的首发作者公开认证为“教育博主”,IP属地北京,其身份并未认证为新东方在职员工。
尽管如此,这封“仿作”却精准地击中了职场人的情绪。这封信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俞敏洪的公开信本身就充满了反差感。
“还不如工作群发个大红包给大家来个下午茶”,这条评论获得了大量点赞。有员工在社交媒体上留言,称自己刚上完10小时的课程,深夜挤地铁回家,还要处理棘手的续费和退费问题。抱怨并不仅仅停留在“老板休假我加班”的情绪上,也指向了具体的劳资问题,例如“社保公积金全按最低基数缴”以及“节假日三倍课时费也没有”。这些评论直指新东方在薪酬福利和劳动保障方面的不足。
南极来信,为何不被买账?
新东方从“双减”中突围,依靠东方甄选和文旅成功转型,成为商界励志故事,俞敏洪作为创始人的坚韧也备受认可。但这次的“南极来信”风波,暴露出这家企业“理想”与“现实”的两面。
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他们看到的是企业重生后的宏伟蓝图和使命愿景。而对于身处一线的基层员工,他们更关心的是KPI的压力、加班的强度以及社保基数是否缴足。
早在2019年,新东方员工就曾改编《沙漠骆驼》创作《释放自我》,以 “干活的累死累活,干不过写 PPT 的”“层层甩锅”“形式主义”“大公司病” 等犀利歌词,直接吐槽企业管理痛点,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
当时,俞敏洪甚至为创作者和演唱者颁发了12万元奖励,以鼓励吐槽的方式强调,新东方 “最重要的是要直面问题,并且迅速解决问题”。
还有网友联想到新东方近期的人才变动,忍不住感慨,“宇辉走了,顿顿走了,孙老师走了,俞老师真的是一个特别特别坚强的人,佩服佩服”……
关于新东方内部管理的优劣,外界难有全面评判。但若只停留在“听意见”层面,而缺乏落地的改进行动,俞敏洪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只会愈演愈烈,直至消耗掉员工的信任与团队的凝聚力,带来更大的麻烦。
32岁的新东方,在解决了“活下去”的问题后,或许需要回头看看,如何让基层员工的“里子”和企业转型的“面子”一样光鲜。
![]()
评论区炸锅 网友议论纷纷
对于此事,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有替俞敏洪说话的,认为“老板今天能在南极,是曾经艰苦创业得来,没什么好破防”;有人对比其它公司,表示“至少新东方的员工可以自由表达不共情的观点,还能发上互联网”;还有人替俞敏洪喊苦,“员工说俞敏洪‘不共情’,可反过来想,员工也未必能共情老板的难。俞敏洪当年把快倒闭的新东方拉回来,‘双减’时自己扛着压力,现在砸钱做文旅、保东方甄选,这些压力员工没经历过。
![]()
![]()
![]()
还有一种声音,比较有讽刺意味。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是“员工不加班,老板怎么旅游”。
![]()
有人搬出了罗永浩,表示“罗老师骂的还是比较保守”。
![]()
还有人拿于东来举例,表示“胖东来厉害就是老板和员工都能旅游”。
![]()
还有一些人上升到了整个行业,认为“中国的老板真的真的真的很喜欢喊口号”。
![]()
对此,你怎么看?
评论区聊!
![]()
编 辑 | 马瑞
综合 | 新黄河 正观新闻 界面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红星新闻 网友评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