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使对中方发最后通牒,撤出比港否则后果自负,中方果断反击。
据“政客”新闻网11月14日报道,美国驻希腊大使吉尔福伊尔在公开场合对中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方撤出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并威胁称“否则后果自负”。这一强硬表态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关注。然而,就在美方发表威胁言论的同时,国际市场上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中国企业对美国大豆的采购突然陷入停滞。此前刚刚达成的中美经贸协议似乎被搁置,这一现象让外界猜测:中国是否在用经济手段反击美国的挑衅?
![]()
比雷埃夫斯港作为地中海东部的重要枢纽,连接了欧洲、亚洲和非洲的贸易网络。早在2016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通过投资获得了该港口的控股权,并将其打造成地中海地区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据希方预测,2025年比港对希腊GDP的贡献率将达0.8%,成为希腊经济复苏的重要助力。然而,这一成功让美国感到不安。近年来,美国政府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对其全球影响力的挑战,而比雷埃夫斯港作为“一带一路”在欧洲的重要节点,成为了美国的重点关注对象。美国驻希腊大使的“最后通牒”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她声称中资控股港口“威胁了希腊主权”,并提议通过增加美国投资来“平衡中国影响力”。
然而,事实却是美国在希腊的投资远远不及中国。中国不仅在港口运营上取得了成功,还帮助希腊在主权债务危机时期实现了经济复苏。中资接手前,比雷埃夫斯港长期亏损,濒临破产,而在中资接手后,港口实现了盈利,并带动了当地就业和基础设施改善。中国的援助不仅是经济合作,更是雪中送炭,因此美方的干涉显得无理且霸道。
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大豆采购的停滞也引发了广泛讨论。事实上,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中国,而在于美国自身。根据业内交易员分析,目前进口美国大豆需要缴纳高达13%的惩罚性关税,而巴西大豆仅需缴纳3%的基础税,两者的成本差距巨大。加之中国近年来从南美等地大量采购大豆,库存充足,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中国企业对美国大豆采购意愿的下降。更重要的是,这13%的关税正是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贸易战期间施加的,尽管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有所缓和,但这些关税并未被取消,反而成为中美贸易恢复的主要障碍。
![]()
当前的中美关系正处于微妙阶段。一方面,美国试图在多个领域打压中国,包括经济、技术和地缘政治;另一方面,又无法承受与中国全面脱钩的代价。过去3年,美国年均对华出口大豆占其总出口的53%左右,贸易争端前这一比例接近60%,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失去中国市场对美国农业经济将造成毁灭性打击。然而,美国却在政治和军事上频频挑衅中国,陷入“既要打压,又要合作”的矛盾逻辑。
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彼此依赖深嵌于全球供应链,合作不仅关乎两国经济发展,也对全球经济稳定至关重要。美国若继续沉溺于零和博弈思维,只会让中美关系陷入恶性循环,最终让所有人都成为输家。中国始终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国开展合作,而美国需要认清现实,停止无端指责和干涉,回到合作共赢的正轨上来。只有这样,中美才能共同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为世界带来更多稳定与繁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