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离乡又一年,尝尽酸甜苦辣咸。若是故土能安身,谁愿他乡度流年。
昨夜整理衣柜,翻出了去年离家时母亲塞的厚毛衣。指尖触到针脚处的补丁,突然就想起出发那天,她站在村口老槐树下,反复叮嘱“天冷了就添衣,别总熬夜”,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眶。我当时笑着说“年底就回来”,可转身坐上大巴,看着熟悉的村庄渐渐消失在后视镜里,眼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谁也不想离开家,只是故土的日子,终究撑不起想要给家人的安稳。
这一年在他乡,尝过太多滋味。加班到凌晨,在便利店买一碗冷掉的泡面,是独闯的“苦”;第一次拿到奖金,给父母转钱时他们发来的那句“娃辛苦了”,是踏实的“甜”;跑业务时被客户当面拒绝,站在街头看着人来人往,是难言的“酸”;和同事聚餐,吃到一道像母亲做的红烧肉,是想家的“辣”;月底交完房租,看着银行卡余额,是生活的“咸”。这些滋味混在一起,成了他乡日子里最真实的注脚,也让我慢慢懂了:成年人的漂泊,从来都不是选择题,而是不得已的坚持。
前几天给家里打电话,父亲说村口的老槐树又开花了,母亲种的青菜长得正好。我问他们身体怎么样,母亲笑着说“都好,你别惦记”,可我分明听见电话那头,她咳嗽了好几声。挂了电话,我坐在出租屋的窗边,看着楼下的路灯亮了又灭,突然就特别想家——想父亲泡的茶,想母亲煮的粥,想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聊天的热闹。如果不是为了多挣点钱,谁愿意在他乡孤零零地过年?如果故土能让日子安稳,谁又愿意把青春耗在陌生的城市里?
今天路过菜市场,看见有人在卖家乡的红薯。买了几个煮在锅里,熟悉的香味飘满屋子,竟有了几分过年的错觉。原来他乡的日子再久,心里最牵挂的还是故土的一切。还有三个月就过年了,我已经开始盘算着回家的礼物,想着要带父母去县城买新衣服,想着要好好陪他们吃几顿热饭。
背井离乡的这一年,苦过也累过,但好在日子还在往前走。只盼着再努力几年,能攒够钱回故土,守着父母,守着熟悉的日子,再也不用在他乡想念家的味道。毕竟,我们所有的漂泊,最终都只为了一个能安心停靠的港湾——那个叫做“家”的地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