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昔日迫害犹太民族的德国,如今会公开表示要靠以色列保障安全。
德国总理默茨在七国集团峰会上那句“以色列正在为我们所有人完成艰巨的任务”,直接把这种跨越历史的特殊关系摆到了台面上。
这可不是简单的外交辞令,背后是实打实的军事合作,从防空系统到反坦克导弹,再到无人机,德国几乎把防务短板的填补都押在了以色列身上。
![]()
3770亿军备打底那些实打实的合作订单
德国这两年在防务上的动作确实够大。
默茨一上台就喊出要打造“欧洲最强常规军队”的口号,这口号背后是德国憋了几十年的无奈。
冷战后德国的联邦国防军,经费一直跟不上,士兵训练时居然用扫帚代替枪支,这说出来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德国执政联盟正在推进一项庞大的军备采购计划,总金额高达3770亿欧元,还在酝酿用抽签方式征兵的新法案。
可光有钱有政策还不够,军工技术不是一天两天能补上来的,德国把目光投向了以色列。
双方的合作可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笔笔真金白银的订单。
2023年9月,两国签下35亿欧元的合同,德国引进以色列的“箭-3”防空系统,这套系统能拦截洲际弹道导弹,成了德国国土防空的核心力量。
![]()
到了2024年10月,又一份20亿欧元的“长钉”反坦克导弹协议落地,这可是以色列对欧洲军售中少见的大单。
最近更有意思,德国又拿出7亿欧元买以色列埃尔比特公司的自爆无人机,还额外准备1亿欧元采购配套弹药。
本来以为德国作为工业强国,军工体系应该很完善,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以色列的军工产品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经过实战检验,性能靠谱还能快速交付。
![]()
对比其他军工大国,要么技术转让条件苛刻,要么交付周期太长,德国选择以色列,其实是个很现实的选择。
这种合作已经超出了单纯的买卖关系。
以色列高级国防官员都公开表示,能参与德国的新防务政策,他们深感“自豪”。
要知道,八十年前两国还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如今却成了军事领域的亲密伙伴,这种转变真的让人唏嘘。
![]()
历史阴影下的牵手争议中为啥还能深化
德以军事合作能走到今天,光有现实需求不够,历史情感在里面起到了很微妙的作用。
德国总理默茨的外祖父曾在第三帝国时期担任地方市长,这层家族背景让他对纳粹暴行有着更切身的感受。
之前在慕尼黑犹太教堂重修典礼上,谈及纳粹对犹太民族的迫害,默茨当场落泪,这份情感不是装出来的。
![]()
对于德国政界来说,对以色列的“特殊责任”是普遍共识。
这种责任意识,让德国在与以色列合作时,少了很多顾虑,多了一份道义上的支撑。
而以色列这边,从历史受害者转变为“欧洲安全守护者”,这种身份的转变也让他们乐于接受德国的合作。
毕竟,这不仅能带来丰厚的军售收入,还能巩固自己在欧洲的战略地位。
![]()
当然,现实的安全压力才是最核心的驱动力。
俄罗斯在东欧的军事行动,让整个欧洲都感受到了防务压力,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大国,自然要扛起更多责任。
再加上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不断扩张,对欧洲的潜在威胁也让德国坐不住了。
在这种情况下,找一个靠谱的防务伙伴就成了重中之重。
![]()
情报合作方面,两国的联动已经到了很深的程度。
上个月,三名哈马斯嫌疑人在柏林落网,这次行动能成功,离不开以色列摩萨德提供的情报支持。
摩萨德在欧洲的广泛部署,与德国情报机构的共享机制,让这种合作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也进一步巩固了两国的关系。
不过,这种密切合作在德国国内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
很多和平组织和反对党都批评,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德国不应该继续向其出售武器。
默茨政府也曾短暂暂停过部分武器交付,还公开表示“对平民的严重伤害不能再以反恐为由正当化”。
本来以为这会影响两国的合作,没想到暂停交付才几周,20亿欧元的导弹合约就顺利签署了。
个人觉得,这背后是德国在历史情感、现实安全和国内舆论之间的平衡艺术。
![]()
以色列驻柏林大使那句“我们认真倾听默茨总理的意见,因为他是真朋友”,既给足了德国面子,也暗示了双方合作的韧性。
德国军工在无人机、精确制导武器等领域确实存在短板,而以色列正好能补上这些缺口。
这种互补性,让双方的合作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
![]()
当然,德国对以色列的技术依赖也存在隐患,一旦国际局势发生变化,这种依赖可能会变成被动。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德以军事合作正在改写欧洲的防务格局。
之前欧洲的防务主要依赖北约和美国,现在德国通过与以色列的合作,正在打造自主的防务能力。
这对欧洲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
有人认为这能增强欧洲的独立性,也有人担心会引发新的地缘政治博弈。
说到底,德以这种“超越过往”的军事伙伴关系,本质上是历史情感补偿与现实利益契合的产物。
没有绝对的道义高地,也没有纯粹的无私奉献,双方都是在为自己的国家利益考量。
随着欧洲安全局势的演变,这种合作大概率会向更深层次推进,技术联合研发、防务一体化可能会成为下一步的方向。
![]()
但历史的阴影始终存在,国内的争议也不会消失。
德以合作未来能走多远,还要看双方能否持续在历史争议与现实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对跨越八十年恩怨的国家,已经用军事合作书写了一段特殊的历史,而这段历史还在继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