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能顶饱、能控糖、还能不长肉的主食,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燕麦、糙米、荞麦。
可有一样粗粮,身价不高,口感不差,却一直被大家忽略。
它就是——玉米渣。
![]()
玉米渣,老百姓饭桌上的宝藏
玉米渣,也叫玉米碴,是玉米脱皮后碾成的小碎粒。
这种食材在不少农村家庭是常见的主食,但随着精米白面的普及,它渐渐被“冷落”了。它的营养价值比起白米白面,可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玉米渣的膳食纤维含量非常高,是白米的四倍多。这种纤维对身体很有好处,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还能减缓饭后血糖上升的速度。
就像是给身体装了个“缓冲垫”,不让血糖一下子蹿得太高。
![]()
不只是粗粮,还是“控糖高手”
很多人一听“碳水”,就觉得是糖尿病的天敌。
但碳水也有好坏之分。玉米渣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也就是说,吃它不会让血糖一下子冲上天。
相比之下,白米饭的升糖速度就像是冲刺赛跑,而玉米渣更像是慢悠悠地散步。
有研究显示,把玉米渣作为主食,可以帮助控制2型糖尿病人的饭后血糖。
山东大学的一项临床研究就发现,用玉米渣代替部分白米白面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明显减小,餐后血糖也更平稳。
![]()
吃了不容易胖,肚子还特有饱感
很多人减肥,最怕的不是嘴馋,而是饿。
白米饭、白馒头吃完没多久就觉得空落落的,这是因为它们消化得太快,血糖升了又降,饿得也快。
玉米渣的优势就在这儿。
它消化得慢,饱腹感强,吃一碗能顶住几个小时。而且热量比白米少,吃一碗玉米渣粥,热量大约140千卡,比同量的米饭还要低一些。
对于想控制体重的朋友来说,是非常理想的主食替代品。
![]()
不上火、不寒凉,脾胃也喜欢它
有些粗粮吃多了容易胀气、拉肚子,像绿豆、红薯这类的,肠胃不好的人吃了就遭罪。
但玉米渣对脾胃的刺激比较小,既不上火,也不寒凉。特别是煮成粥后,温热柔软,老年人、孩子、肠胃敏感的人都能接受。
有人说玉米渣口感粗,不如米饭细腻。但煮得时间足够,加点山药、南瓜、红枣一起炖,味道香甜润口,连牙口不好的老人都能吃得津津有味。
![]()
血脂高、肠道不好的人也适合吃
除了控糖,玉米渣还能帮助降血脂。它富含的膳食纤维,不仅能带走肠道里的废物,还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像高血脂、便秘这类问题,常吃玉米渣有辅助改善的效果。
对于便秘的中老年人来说,每天早餐来一碗玉米渣粥,比喝通便茶还靠谱。
而且没有依赖性,也不伤肠胃。
![]()
玉米渣能不能天天吃?
可以,但得讲究方法。玉米渣虽好,但不宜单吃。
搭配一些豆类、杂粮,或者加点绿叶菜、胡萝卜丁,不但营养更全面,味道也更丰富。
比如早餐可以做玉米渣粥,加点红豆、花生,小火慢熬;午饭时,可以用玉米渣做杂粮饭,炒点蔬菜搭着吃;晚上胃口小,来一碗南瓜玉米渣粥,暖胃又安心。
![]()
别让玉米渣输在颜值上
很多人不爱玉米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颜色黄,颗粒粗,看起来没有食欲。但只要稍微用点心,它也能变得好看又好吃。
比如把玉米渣和鸡蛋、牛奶混合,做成粗粮玉米小饼;或者和豆腐、蔬菜搅拌成泥,做成丸子煎一煎,香酥可口;还可以加些香蕉泥、葡萄干,做成健康版粗粮甜点,一点也不比面包蛋糕差。
![]()
吃玉米渣的时候,有几点要注意
虽然玉米渣是好东西,但吃的时候也有些讲究。
煮前最好用水多冲洗几遍,把表面的杂质和灰尘洗干净。煮的时候建议用砂锅或厚底锅,小火慢炖,煮出来的粥才不夹生,口感也更糯。
糖尿病人吃玉米渣,也不能一次吃太多。控制好每餐的量,才是真正的控糖之道。
一般建议一餐主食中,玉米渣不超过50克干重,也就是一小把,煮出来一碗多点刚刚好。
![]()
玉米渣和玉米面不是一回事
有些人分不清玉米渣和玉米面,觉得吃了哪个都一样。
其实不然。玉米渣保留的纤维更多,结构粗,升糖慢;而玉米面磨得细,和面粉差不多,血糖升得也快。
简单来说,玉米渣更像是走山路,慢慢爬坡;玉米面更像是坐电梯,一下就上去了。糖尿病人或控糖的人,选玉米渣更合适。
![]()
一张表看懂玉米渣的营养优势
食物
升糖指数(GI)
膳食纤维(g/100g)
热量(kcal/100g)
玉米渣
50-55
7.3
330
白米饭
83
0.3
356
白馒头
88
0.4
223
糙米
68
1.8
362
从这张表可以看出,玉米渣在控糖、饱腹、减脂方面都很有优势,是值得长期食用的主食之一。
谁不适合吃太多玉米渣?
虽然玉米渣大多数人都能吃,但也有少数人群要注意。比如肠道敏感、容易胀气的人,刚开始吃时建议少量慢加;缺钙严重的人也要注意补钙,因为玉米渣中含有植酸,会轻微影响钙的吸收。
患有严重慢性肾病的人群,饮食中对钾、磷控制严格,也要根据医生建议来安排是否适合吃玉米渣。
![]()
粗粮不等于难吃,关键看怎么做
很多人对粗粮的印象,就是“柴、硬、粗、没味道”。
但那多半是做法不对。玉米渣只要煮得软烂,搭配得当,完全可以变成香喷喷、热腾腾的一碗幸福饭。
把它当主角,白米饭、馒头也就不再是唯一选择。既省钱又健康,何乐而不为?
![]()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黄月英,刘娜,李晓红.玉米营养成分及其健康功能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21,42(15):350-355. [2]王丽,赵玉峰.粗粮膳食纤维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2,28(2):45-48. [3]张伟,孙梅.玉米渣对机体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23,50(19):3556-356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