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河北的“八大碗”,可不是随便八个碗装菜那么简单——每一碗都藏着地域的脾气、历史的褶皱,还有老百姓对“好吃”的执念。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正定、蔚县、承德、沧州这四大“八大碗”,看看它们到底有啥不一样,哪碗最能让你舔碗底儿。
正定八大碗:赵子龙犒军的“千年席”
正定的“八大碗”,得从三国说起。相传赵子龙打了胜仗,用四碗肉、四碗素犒劳将士,后来退役的厨师把这做法带回正定,唐代定型成“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菜”的规矩——四荤(扣肘、酥肉、扣肉、方肉)四素(萝卜、海带、粉条、江米丸子),得用传统灶台:大锅蒸碗,后锅炖素菜,光准备就得两天。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我去年在正定吃“宋记”的八大碗,扣肘的皮炸得金黄,肥肉入口即化,瘦肉酱红透亮,连不爱吃肥肉的朋友都夹了两块;酥肉更讲究,五花肉切菱形块不切断,裹瘦肉末炸,蒸完肥瘦相间,咬一口全是肉香。素碗里的江米丸子,得用手蘸凉水揣烂江米,裹馅炸了再蒸,撒白糖,甜丝丝的,比肉还招人爱。
![]()
正定的八大碗,吃的是“传承”——每一步都按老规矩来,连灶台都得是长方形的,像回到了唐代的宴席。
蔚县八大碗:八仙传说里的“精细活”
蔚县的八大碗,带着点仙味儿。传说八仙过海饿了,曹国舅去凡间带了八碗菜回来,从此蔚县就有了“八大碗”。八碗分别是:丝子杂烩、炒肉、酌蒸肉、虎皮丸子、块子杂烩、浑煎鸡、清蒸丸子、银丝肚——前五碗是浑汤,调味浓,后三碗是清汤,清淡爽口。
![]()
蔚县的八大碗,贵在“精细”:每碗用肉半斤到七两,得选新鲜猪肉、羊肉、鸡肉,搭配海带、薰豆腐干、土豆,连切肉的刀工都有讲究——比如虎皮丸子,得把肉剁成泥,裹鸡蛋炸,再蒸,外皮酥脆,里面嫩得流汁;银丝肚是用猪肚切细丝,炖得软烂,汤清得能照见人。
![]()
我在蔚县吃的时候,老板说“前五碗管饱,后三碗解腻”,果然,浑汤的浓郁和清汤的清爽搭配,吃八碗都不觉得撑。
承德满族八大碗:努尔哈赤的“野味宴”
承德的八大碗,是满族的“下八珍”,跟努尔哈赤有关。比如“阿玛尊肉”(努尔哈赤金肉),是用黑毛猪祭神后煮的,肥而不腻;还有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都是满族传统菜。
![]()
承德的八大碗,妙在“野味”——因为承德是清朝夏都,坝上草原的野味都进了碗:鹿肉、狍子肉、田鸡(青蛙),连小鸡都是珍蘑粉炖的,鲜得能把舌头咽下去。我在乔家满族八大碗吃的“手把骆驼排”,用骆驼排炖得烂熟,肉香里带着点野劲儿,比猪肉更有嚼头。
![]()
满族的八大碗,是招待尊贵客人的最高规格——以前只有王爷、贝勒才能吃,现在咱们普通人也能尝着了。
沧州老席儿:明朝永乐的“粗瓷香”
沧州的“老席儿”(也叫扣碗),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用粗瓷大碗装菜,倍儿接地气。八大碗是六道猪肉、一道鸡肉、一道鱼肉——红肉、白肉、松肉、丸子、卷煎,都是老百姓爱吃的硬菜。
![]()
沧州的老席儿,绝在“去油”——虽然都是肉,但经过汆、煮、炸、蒸,多余的油脂都去掉了,肥而不腻。我在南皮吃“孙家老席”的红肉,切得薄如纸,蒸完透明,蘸点蒜泥,香得能多吃一碗饭;松肉是用猪肉裹淀粉炸,再蒸,外皮软,里面嫩,连老人都能咬动。
![]()
沧州的老席儿,是婚丧嫁娶的“必备”——不管是结婚还是办丧事,都得摆八大碗,老百姓说“没八大碗,不算办事”。
四大八大碗,哪碗最好吃?
其实没有“最好吃”,只有“最对味”:
喜欢传统汉文化、讲究规矩的,选正定八大碗——每一步都有历史,吃的是“仪式感”;
——八仙的故事配浑汤清汤,吃的是“讲究”;
喜欢民族特色、野味的,选承德满族八大碗——努尔哈赤的菜配草原野味,吃的是“贵气”;
喜欢接地气、硬菜的,选沧州老席儿——粗瓷大碗装着老百姓的日子,吃的是“实在”。
这四大八大碗我都吃了不下三次,每次都有新发现——正定的扣肘越蒸越香,蔚县的虎皮丸子越嚼越鲜,承德的鹿肉越吃越野,沧州的红肉越蘸蒜越香。
其实不管选哪碗,都是河北的味道,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有空不妨去尝尝,说不定你会爱上某一碗的味道——比如我,现在每次去正定,都得去宋记吃碗扣肘,连汤都要泡饭吃。
你最喜欢哪碗?评论区告诉我,下次我帮你去探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