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意正浓,正是出游好时节。这个秋天,四川居民们秋假的“必游清单”上,大佛禅院第七届菊花展无疑占据了显眼的位置。自开幕以来,这里日均接待游客量持续攀升,周末更是人头攒动。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菊展似乎被赋予了更多“治愈”的色彩。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间隙,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看景”,更是为了“寻静”,在梵宇琳宫与繁花似锦中,为疲惫的心灵寻找一个诗意的“栖息地”。
一场全民参与的美学盛宴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禅院的飞檐翘角上,空气中弥漫着清冽的菊香与淡淡的檀香。游客们已络绎不绝。他们中有携手相伴的白发夫妻,有幸福满满的一家几口,也有身着汉服、手持团扇前来拍照的少女,还少不了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
在大佛禅院内的菊花展区,一片以白色小菊模拟的“云海”之上,数株造型别致的菊花如仙子凌波,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与池中的锦鲤、远处的白塔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在这里,不仅能拍到好照片,更能让心静下来。
![]()
菊花展上的“众生相”与“心灵回响”
大佛禅院的菊花展,其核心远超越视觉观赏。菊花所承载的凌霜傲骨、淡泊隐逸的文化品格,与佛教倡导的清净、忍辱、自在的修行境界异曲同工。展览本身,便是一场无声的“说法”。
穿过古朴的山门,便踏入了一个被菊花重新定义的禅意世界。本届菊展的布展构思精巧,充分依托禅院原有的深邃格局与建筑美学,移步换景,景随步异。
大雄宝殿前,是菊展的宏阔开篇。由数十种菊花组成的如意造型,与殿宇的庄严肃穆相呼应;倾泻而下的悬崖菊,则如粉色瀑布,为厚重的建筑增添了几分流动的生机。此处的菊花色彩以金黄、纯白为主调,营造出一种佛法庄严、光被四表的恢宏气象。
![]()
行至幽静的禅堂院落与曲径回廊,则是另一番精巧雅致的风貌。这里陈设着众多精心培育的盆景菊与案头菊。它们或孤标傲世,彰显隐逸之态;或清雅秀丽,尽显飘逸之姿。菊花与院中的青竹、奇石、漏窗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一幅幅充满宋人笔意的扇面小品。一缕秋阳穿过廊下,恰好照亮一瓣清露,时光在此仿佛也放缓了脚步。
看着这些在冷风中依然开得这么灿烂的菊花,听着偶尔传来的钟声,突然觉得自己的那些烦恼似乎也不算什么了。这种“静”的力量,很难用语言形容。
![]()
文化服务升级,打造有温度的公共空间
大佛禅院第七届菊花展能产生如此广泛的社会共鸣,与其在文化服务上的持续创新密不可分。为使游客能更深入地沉浸于这份禅意氛围,禅院在展期内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与之契合的文化体验活动。这些活动不设繁复的解说,重在引导参与者亲身实践,于细微处感知内心的波动与平复。
更惊喜的是以菊花和禅院元素设计开发的菊花科普手册及贴纸等文创产品,也深受年轻人喜爱,成为他们带走的一份“禅意纪念”。从而在喧嚣的日常之外,找到一处让精神得以休憩和滋养的港湾。
大佛禅院的菊花展,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花卉展览。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传统与现代,沟通着宗教与世俗,也慰藉着个体与心灵。在这个金色的秋天,它正以其独有的方式,向世人证明:最美的风景,不仅在眼中,更在内心深处那片被照亮的宁静与平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