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6 日,青岛崂山的悬崖峭壁间,一架无人机吊着担架缓缓升起,担架上的遗体属于当地知名户外网红博主。这个曾组织两千余人登山社群、每周带队探险的 70 后博主,最终把生命永远留在了他热衷挑战的险峰之上。更令人唏嘘的是,事发前两天,他还在社交平台更新徒手攀爬巨石的视频,镜头下无任何安全防护,脚下便是万丈深渊,面对网友 “适合中午发” 的隐晦提醒,他还硬气回怼:“你年纪轻轻就卧床等噶了吗?”
![]()
在这个 “流量即收益” 的时代,户外网红圈早已形成畸形生态。为了博关注、涨粉丝,不少博主把 “极限挑战” 当成流量密码,专挑未开发的险峻路线,拍摄时刻意省略安全装备,用 “徒手攀爬”“悬崖打卡” 制造视觉冲击。他们在镜头前展现的 “从容淡定”,背后是对自然的漠视和对生命的轻率。这位坠亡的博主并非个例,从深圳七娘山的失足事件到宜昌山区的救援案例,多少网红为了流量铤而走险,把户外运动变成了赌命游戏。
![]()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 “以险博红” 的风气正在蔓延。部分博主把网友的安全提醒当成 “羡慕嫉妒”,把专业人士的风险警示当作 “危言耸听”,在粉丝的追捧和流量的诱惑下,一步步突破安全底线。而平台的算法推荐更是推波助澜,那些惊险刺激的视频往往能获得更高曝光,形成 “越危险越热门” 的恶性循环。殊不知,每一次点赞和转发,都可能成为推动博主走向悬崖的无形推手。
![]()
户外探险的本质是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而非拿生命博取流量的赌注。专业的装备、科学的规划、敬畏的心態,才是户外运动的核心要义。那些没有安全保障的 “极限挑战”,不是勇敢,而是鲁莽;那些漠视生命的 “流量作品”,不是精彩,而是危险。平台应当扛起主体责任,对高危无防护的探险内容加强审核,不能让算法成为悲剧的帮凶;网红从业者更该明白,流量终会消散,生命只有一次,脱离安全的 “走红”,终究是镜花水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