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穿过就退,脏了还说是质量问题?这两天,湖南一所职专的一场“集体退货”把人气得手心冒汗。电商商家把衣服从袋子里一件件拎出来,白裙摆全是操场上蹭出的黑印子,有的还挂着破洞,吊牌倒是好好的,防撕标签被塞进衣服里,像是专门做了“掩护”。这不是个案,是一整班同款、同时间点,四十多件,一起退。
![]()
我把时间线跑了一遍。11月17日,多家媒体发声。山东菏泽的王先生,开服装网店,接到湖南某职专学生的订单,款式是老师统一选的,但下单却让学生“各买各的”。王先生当时就犯嘀咕——这种分散下单,最怕“穿完退”。他说得直白:担心归担心,还是按单发货了,件件检查完整才寄出。
结果呢?担心成真。没过几天,大批退货一齐涌回,时间点惊人地一致。打开一看,衣服明显被穿过,裙摆拖过地,黑印子成片,化妆品的粉痕、口红渍也有,甚至破了眼。买家那边给的理由却是“质量不行”。王先生拍了视频放网上,直说心凉——这些衣服“没法二次销售”。一句话,洗不干净,也卖不出去。
![]()
细节还有不少。演出场合是学校运动会,学生要上场表演;衣服单价百元出头,一个班四十多件;退回的衣服吊牌全在,防撕标签也没撕,但演出时被塞进衣服里。王先生向平台申诉,没结果;按照物流留下的电话,一个个打过去,十多个电话都没人接。走不通,他只好找记者求助。
学校这边有回应。副校长出面说,学校有教育的责任,但不是主体责任;会先垫付一笔保证金;不少学生已经把费用退回给商家;没退的还在统计;这批衣服会再发回给学校的学生。一句话,先把窟窿补上,后续再梳理。
这番表态,态度上看得见,补漏也算及时。可说回原点,要学生统一表演,前期组织、购买、回收机制在哪儿?老师统一选款、却让学生分散网购,这一步就把“集体行为”拆成了“个人下单”,把风险推给了平台和商家。组织在前,责任也该跟着走,这点绕不开。
![]()
大家争得最凶的,是“七天无理由”。有网友说:平台写着呢,按规则来。可我得把话摆这儿——“七天无理由”,面向的是试穿、体验,不是“穿着完成演出”。规则不是遮羞布,更不是牟利的工具。你穿了、弄脏了、损毁了,还要让商家买单,这不是“会用规则”,这是把诚信和契约当一次性用品。
别忘了,平台条款里也有“影响二次销售”“明显使用痕迹”的约束。白裙拖地的黑印子、破洞、化妆品痕迹,这些都不是“正常试穿”的范畴。平台要把“无理由”和“无底线”分开,商家的证据链能站得住,就该获得权威认可。一刀切地让商家消化损失,逼着好商家在灰区里“妥协”,长期看伤的是整个生态。
![]()
这事,绝不是“谁更会下单”的较劲,更像是一堂没教好的“公共课”。
![]()
把一些原话摆上来,大家感受一下冲撞感。
![]()
“老师选的款式,让我们自己买。”——学生反馈的信息点在这儿,组织有,兜底没跟上。
“吊牌都在,衣服脏成这样,我真不敢再卖给下一位顾客。”——王先生的顾虑不难懂,他没把脏衣服二次销售,这叫克制,也叫原则。
“学校会先垫付保证金,未退的还在统计。”——副校长的承诺,解了燃眉之急。但这事不该只靠“补”,更要把“防”立起来。
“想表演可以租,别拿商家垫背。”——网友的建议,务实。租赁市场不是没有,学校牵头,价格更透明。
![]()
我更在意的,是这件事给谁提了个醒。对学生,是“会不会用规则”的界限;对学校,是“统一行动的统一责任”;对平台,是“保护诚信商家”的机制;对所有人,是“别把小聪明当能力”。规则要守,底线更要守。把一次演出变成一次“算计演练”,丢的不止是钱,还有信任和名声。
有两点也得说明清楚:
![]()
这起风波,眼下看似“钱先补上、衣服发回去”,但故事还没完。把制度补齐,把教育补齐,把平台规则补齐,才算真正把坑填平。要不然,今天补一个王先生,明天还会有新的“王先生”。
你怎么看?演出服该怎么管,才既不为难学生,也不让商家吃亏?评论区聊聊,说说你的亲历和主意。也提醒一句,如果你是老师或学校管理者,更欢迎把你们的“替代方案”拿出来,给大家提供一条更稳妥的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