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青年杭州行
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实践
值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11月12—16日,61名来自30个国家的欧洲青年代表从北京出发,带着对中国发展成就的好奇,在杭州及周边地区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参访行程。从人工智能企业到前沿实验室,从科创中心到乡村社区,从西湖胜景到古街文脉,欧洲青年代表们用脚步丈量浙江实践,在科技脉动、治理智慧与文化底蕴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此次活动的参与者系“公开海选与使馆推荐”方式遴选出来的欧洲青年代表。8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以中国—中东欧研究院为平台,面向欧洲发布“中欧青年对话·体验中国”活动公告,在一周内即收到众多申请,最终61名18—30岁的欧洲青年代表入选。
感受现代化进程的科技驱动力
11月13日的杭州秋高气爽,欧洲青年代表们参访的第一站便来到了人工智能科技企业云深处科技。欧洲青年代表团走进云深处科技的展厅,一台台四足机器人正在演示各种高难度动作。山猫M20轮足机器人在模拟的复杂地形中自如穿行,毫不费力地爬上45°的陡坡,轻松越过80cm的垂直障碍。这些年轻人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机器人的每个动作,脸上写满了惊奇与赞叹。一位英国青年感叹:“我看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真实力量,中国企业把科幻电影中的概念,变成了现实世界中的实用工具。”各国青年纷纷与机器人合影并向企业代表询问机器人的各项指标、功能,部分青年还与机器人进行了“人机互动”。
带着对技术研发的好奇,欧洲青年代表们随后走进西湖大学,车门还没打开,他们中很多人就欢呼雀跃起来,纷纷赞叹校园环境的整洁优美以及楼舍馆厅的创新设计。集体合影后,欧洲青年代表们一边高声地热烈讨论,一边来到明亮的大教室。西湖大学科研团队的研究人员用英语为他们讲解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生物医学课。欧洲青年代表们坐在课桌边认真倾听,眼睛里透出探索求知的光。课程结束后的提问环节,多名欧洲青年代表举手提问,急于解开自己心中的疑惑,授课老师一一作了详细答复。他们纷纷称赞西湖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优良科研条件和专业研究团队以及美丽校园环境等,有的青年代表表示:“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来到像西湖大学这样的中国高校学习深造。”
当天下午,“浙里相会 共话未来——欧洲青年走进浙江”主题交流会举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金杨华表示,希望此次活动能成为中欧青年真诚交流、深化合作的平台,为欧洲青年提供观察中国、理解浙江的第一视角。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岚认为,此次活动是一次难得的跨文化、跨地域、跨专业的交流,希望双方青年以此次相聚为新的起点,珍惜面对面沟通的机会,成为连接中欧的友好使者。
会议交流讨论环节,中欧青年围绕环保、经济、科技、文化四个主题进行交流互动,观点碰撞不断。关于环保主题,双方青年代表分享了各自国家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案例;经济主题聚焦主流消费领域,双方分别阐述其主流消费模式,并对比分析中外消费模式的差异与共性;科技主题方面,双方青年代表分享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与看法,并结合实践探讨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变革;文化主题环节,中欧青年共同参与茶艺实践,在茶香氤氲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杭州基层治理的鲜活样本
![]()
11月14日,参访焦点转向中国社会治理经验,欧洲青年代表先后参观了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与安吉县鄣吴镇鄣吴村,在“科创高地”与“乡村基层”的鲜明对照中欧洲青年代表们看到了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的多元维度。
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欧洲青年代表们目睹了中国在自动化科学装置、超导量子芯片等领域的最新成果。该中心以打造世界一流水平、引领未来发展的全球顶尖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聚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的汇聚融通。欧洲青年代表们在听完介绍后,惊讶于中国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速度与人才集聚能力。在参观过程中,欧洲青年代表们看到了科创中心取得的多项重大技术突破,纷纷拿出手机记录并围拢在讲解人身边咨询产品细节问题,久久不愿离去。一位奥地利在校大学生表示,“从前我学习的意义是为了找工作、为了赚钱,现在我发现学习并不是只为了温饱,而是为了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
如果说上午的参访展现了现代化治理“硬核”的一面,下午鄣吴村的调研则让欧洲青年代表们感受到了基层治理的温度。刚走进村庄,错落有致的白墙黛瓦、清澈见底的溪流便让欧洲青年代表们眼前一亮。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大家一起走过知青广场、迈步走进知青陈列馆和当年知青们开会、演出的大礼堂,欧洲青年代表们在掏出手机拍照留念的同时,不时地向陪同的村干部等人员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什么叫知青?”“知青为什么要来到这个村子?”“这个政策对农村发展乃至中国现代化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他们急于了解的知识。
接着,欧洲青年代表们来到著名画家吴昌硕先生的故居,饶有兴致地观看了每个房间与其中的家居摆设,尤其是吴家大院里那座比起居室更加宽敞明亮的学堂,引发了接连不断的好奇之问,“这个画家很有钱吗?”“他为什么不是去买地或者做生意,却投资乡村教育?”“他邻居的孩子也有机会在这个地方读书吗?”层出不穷的问题得到了随行人员的解答,也很快得到了现实的印证——距离吴家学堂不远的河对岸,有一座由民营企业家投资3亿元建造的“儿童村”,各种齐备的设施和良好师资力量的配置等,再次证明当地人高度重视后辈子孙教育的优良传统,也体现了当代企业家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致富不忘本,先进带后进。
多元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之魅力
![]()
11月15日,参访进入文化维度。西湖的自然之美与古街的人文之韵,让欧洲青年代表们深刻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清晨的西湖薄雾缭绕,三潭印月、苏堤春晓等景点让欧洲青年代表们沉醉其中。许多欧洲青年代表感慨:西湖的美不仅在于自然景观,更在于背后的历史故事,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下午的南宋御街与河坊街之行,让欧洲青年代表们沉浸式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在古色古香的店铺里,丝绸、剪纸、胡庆余堂的中药等商品琳琅满目。西湖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的文创产品让欧洲青年代表们感受到了活态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参观南宋御街、河坊街、拱宸桥等中式景点时,正逢古街庙会开幕,现场热闹非凡。在欧洲青年代表们的强烈要求下,游览时间大幅延长,结束后他们依然意犹未尽。来自德国的青年表示,御街里有许多穿着传统古装和时尚现代装的年轻人与儿童,都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令其感受到了中国民众的热情好客。波兰青年被充满中国传统元素的冰箱贴、手链、相框深深吸引,“买买买”不停。欧洲青年代表们对街旁的中式建筑、中医馆、茶馆感到新奇,主动与老板和工作人员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留下了各自的打卡美照。
多日的参访结束,在前往北京的高铁上,欧洲青年代表们不仅感叹中国交通的快捷与舒适,一路上也在热烈交流着各自的感受。来自芬兰的20岁姑娘表示,她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在来之前还很担心,结果发现中国是最安全的。一位德国中学生表示,他正在读高三并准备高考,学业虽紧张,但他仍抓住了这次来华参访的宝贵机会。他正在加紧学习中文,希望下次再来中国时能用中文交流。
带队参访的赵岚表示:“中欧建交50周年,青年是中欧关系的未来。这次参访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在北京举行‘中欧青年对话大会’,让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社科大学生与欧洲青年对话交流,使此次活动能成为中欧交流的桥梁,让青年将其所见所感带回欧洲,让更多欧洲人了解真实的中国。看到欧洲青年代表们充满欣喜、满足、热情洋溢的笑脸,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完美结合以及便捷的智能化交通设施由衷的赞叹,我们深深地感到组织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几个月的辛勤付出非常值得,通过这种特殊的‘请进来’方式,让Z世代的欧洲青年以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悟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一个开放高效、包容、有序的中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刘颢婧
新媒体编辑:崔岑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