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以真金白银的补贴,为湖北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强劲动力。
近日,湖北省数据局发布消息,湖北省正式启动2025年度算力券申领工作。此次发放的算力券总额达5000万元,旨在切实降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算力使用成本,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据了解,算力券按照用算主体智算、超算算力资源实际使用费用的10%予以补贴,单个主体每年最高可获100万元补贴。
5000万精准投向算力需求主体
算力已成为驱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乃至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湖北已建成“8个智算中心+2个超算中心”的多层次算力供给体系,为算力券政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更快更稳发展,算力券补贴覆盖智算、超算的公共算力资源,不含存储、网络、安全等其他服务。此次发放的算力券总额达5000万元,按照用算主体智算、超算算力资源实际使用费用的10%予以补贴,单个主体每年最高可获100万元补贴。申领主体包括在湖北省依法注册并正常经营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且需租用具备资质的智算或超算服务商算力资源。服务商必须在湖北设有长期驻场团队,并具备自建智算中心或超算中心的能力。符合条件的单位,可通过湖北公共数据开放网、湖北省算力互联互通平台、武汉算力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申领。申领截止时间为11月25日。若本期算力券提前发完,申领将同步截止。
据了解,此次补贴时间覆盖2025年1月1日至10月31日的算力实际使用费用。企业只要产生合规算力使用,就可第一时间按政策享受补贴。
业内人士认为,这项政策对AI研发企业尤其关键。大模型训练、科研模拟、工程仿真等都需要大量算力,成本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算力券相当于“减负券”,能直接为企业节约研发成本,把更多资源投入算法优化、产品迭代和应用落地。
构建“算网存用”协同发展新格局
5000万元的算力券,不仅仅是一项孤立的财政补贴,更是湖北省系统性布局“算网存用”协同发展大棋局中的关键一子。
9月中旬,《湖北省加快算网存用协同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湖北提出到2027年算力建设目标。规模上,全省算力总规模达到25EFLOPS,且新建算力设施中智算和超算的占比不低于90%;网络上,建成省内算力互联互通平台体系,实现跨域调度,各市州算力互联网间达到5毫秒超短时延;定位上,深度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及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为实现这一目标,湖北省正从供给、调度、存储、应用四大方面全面发力。在供给侧,优化全省算力布局,科学布局“武宜襄·十”三大算力圈,打造中部先进算力集群。明确鼓励建设智算中心,并对新建且投入超过2亿元的创新基础设施,按建设费用或对外服务费用的10%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补贴。
在调度侧,着力建设“1+3+N”的湖北省算力互联互通平台体系,并推进全光网络升级,力争实现“算力圈”城市内1毫秒、市间3毫秒的超短时延。同时,发挥湖北光电子信息“独树一帜”的优势,推动光通信技术和产品的规模化应用。
在存算协同上,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化、智能化升级,目标是到2027年,全省先进存储占比达40%以上,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80%。
而在应用侧,此次发放的5000万元算力券正是《措施》中“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一章的直接体现。该章节强调要“释放用算需求”,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应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