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道主义关怀和援助方面既没得说也无从挑剔,即使是菲律宾也不得不承认,菲律宾连续遭遇台风“海鸥”、“凤凰”肆虐式过境损失惨重之际,我国却选择及时伸出援手。
2025 年 11 月的菲律宾,正经历一场载入史册的自然浩劫。先是台风 “海鸥” 裹挟狂风暴雨横扫吕宋岛,刚喘口气的功夫,第 26 号台风 “凤凰” 又带着 8 级风力扑来。
这股源于中国香港命名的风暴,从马尼拉东偏南 2300 公里的洋面直扑而来,七级风圈笼罩 380 公里范围,把菲律宾中部变成了一片泽国。
媒体镜头里的景象触目惊心:宿务市的铁皮房像纸片般被掀飞,莱特省的稻田全被洪水淹没,碧瑶市的山路塌方把村庄变成孤岛。
菲律宾通讯社后来统计,两场台风至少夺走 259 条生命,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电网、供水系统全毁,连联合国粮农组织都紧急预警 “可能出现粮食危机”。
更揪心的是偏远村镇,救援队伍进不去,灾民只能靠雨水和仅剩的干粮续命,社交媒体上全是求助信息。
就在菲律宾政府焦头烂额、西方援助还在 “走流程” 的时候,中国的援助船队已经出发了。11 月 11 日,中国驻菲大使馆连夜发声明:不仅给 1.41 亿比索(约 240 万美元)现汇,帐篷、大米、方便面、急救药品这些 “救命货” 也立刻启运。
跟有些国家搞 “象征性援助” 不同,中国的物资全是 “硬核实在”—— 大米是真空包装的长粒米,能存三个月;药品专门配了防疟疾、治腹泻的急需品;连帐篷都带了防潮垫和 mosquito net(蚊帐),全是针对菲律宾湿热气候的设计。
最让人动容的是 “最后一公里” 的配送。马尼拉的华人社区连夜组织了 200 多支志愿队,年轻人开着摩托车往郊区送物资,大叔大妈在安置点搭临时厨房煮热汤。
在莱特省被淹的村庄,几个华人小伙找渔民借了小木船,冒着余波荡漾的河水,把帐篷一袋袋扛到屋顶还露着的民房边。
有菲律宾网友拍了段视频:中国志愿者浑身湿透,却笑着把饼干塞给孩子,配文写着 “这才是真朋友,没跟我们玩虚的”。
对比之下更见真心。有菲学者特意扒了各国援助清单:美国捐了 50 万美元现金,还附了 “需用于民主建设” 的条件;日本给了一批快过期的罐头;只有中国的援助既给现钱又给实物,还明确说 “直接交给地方社区,不经过中间环节”。
菲律宾《马尼拉公报》记者跟着送了一趟物资,在报道里写:“中国志愿者连水都不喝灾民一口,卸完货就走,这种克制和善意太少见了。”
谁也没料到,这份善意会催生出一场 “舆论反转”。11 月 20 日,菲律宾发行量最大的《商报》突然发了篇评论,标题直白得惊人:《黄岩岛:历史和良知都指向中国》。
文章里算得明明白白:早在 1279 年中国就对黄岩岛测绘,1935 年纳入中国版图,而菲律宾直到 1997 年才第一次提出所谓 “主权诉求”。
更戳破了菲政府的老底 ——2009 年签 “领海基线法” 想抢岛,结果联合国根本没认,连菲律宾学者自己都承认 “协商才是正道”。
这篇报道像颗炸雷,在菲律宾舆论场炸开了锅。有人在评论区说 “拿了人家的援助就改口?”,立刻被怼 “你家淹了的时候谁给你送吃的?
再说黄岩岛本来就不是我们的”。连前总统府顾问林智聪都发文:“中国用 240 万美元证明了什么是大国担当,我们总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连历史事实都不认吧?”
其实这哪是 “改口”,分明是良知战胜了政治算计。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事实,从来就没含糊过 —— 中国外交部早把历史文献、法理依据摆得清清楚楚,连菲律宾自己的老地图,1981 年版的都没把黄岩岛画进疆域。
只是以前菲政府被美国撺掇着搞 “南海仲裁案”,才硬着头皮不认账。这次中国不计前嫌的援助,相当于给菲律宾民众上了堂 “良心课”:那些整天喊着 “保护你们” 的国家,台风来了影子都没见;而被政客抹黑的中国,却在真金白银救人性命。
有人说 “中国这钱花得值”,我倒觉得不能这么算。人道主义援助从来不是生意,就像 2008 年汶川地震时菲律宾也伸过手,这次不过是 “投桃报李”。
但菲媒的表态确实说明一个道理:事实终究藏不住,善意能敲开偏见的壳。黄岩岛的主权归属,不会因为援助多寡改变,但中国的担当,让更多人愿意去正视这个事实。
现在菲律宾的重建还在进行,中国的第二批建材援助又到了。看着马尼拉街头 “感谢中国” 的横幅,再想想那些还在南海搅局的国家,突然明白:真正的影响力从不是靠航母耀武扬威,而是在别人难的时候递上一只手。
就像菲媒在文末写的:“黄岩岛属于中国,这是历史;中国是菲律宾的朋友,这是现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