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日常运营中,第三方驻点人员(如外包服务、临时技术支持等)因需接触内部系统,常成为数据泄露高风险群体。由于权限管理模糊、监管机制缺失,他们可以任意查看,并通过拍照、U盘拷贝等方式窃取航班信息、网购记录、酒店住宿等个人敏感信息或将项目文档、设计方案、开发代码等资料私自存于个人设备,形成“内部-外部”泄密通道。
此类泄露不仅侵犯个人隐私,还可能引发诈骗、身份盗用等连锁风险。同时,损害企业声誉,并加剧公众对数字化工具产生信任危机,影响数字化进程。
第三方驻点人员窃取数据的常见手段
1.数据窃取方式
拍照/截图:利用手机拍摄屏幕显示的航班信息、网购记录等个人敏感信息。
U盘/移动设备拷贝:通过未授权设备导出客户身份、交易明细等隐私数据。
远程传输:通过即时通讯工具、邮件等渠道发送截图或文件至外部终端。
2.典型场景举例
航旅系统:非法查询并泄露员工出行轨迹、商务行程等动态信息。
电商后台:窃取用户消费习惯、收货地址、支付账号等核心隐私。
酒店管理系统:提取住客身份信息、入住时间、同行人员等敏感记录。
数据外泄行为的本质终端管理的失控
1.权限滥用与访问控制失效
终端设备作为数据访问的最终入口,未实施“最小权限原则”(如仅允许访问必要系统模块)、“动态权限调整”(如按项目周期收放权限)及“多因素认证”(如指纹+密码),导致驻点人员可越权访问航旅、电商等系统,通过终端直接查询或提取未敏感数据。
2.技术防护体系漏洞
终端层面缺乏“数据加密存储”(如敏感字段自动脱敏)、“行为审计日志”(如记录截图、U盘插拔操作)及“入侵检测响应”(如异常传输行为实时阻断)能力,人员即可通过拍照、U盘拷贝、远程传输等手段外泄数据。
3.管理流程与意识短板
终端使用规范缺失(如禁止私人设备接入内网)、保密培训缺位(如未强调“非必要不查询”原则)、违规追责模糊(如未明确泄露行为的处罚标准),导致驻点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主动或被动触发泄密行为,最终通过终端成为“内部威胁”的放大器。
终端数据防泄漏的核心策略
1.技术防护措施
终端加密与访问控制:采用AES-256等加密算法对客户身份信息、交易记录等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通过权限分级限制非授权人员访问,如仅开放查询功能、禁止导出数据。
屏幕水印与防拍照技术:通过数字水印系统(如用户ID+时间戳+终端信息),在屏幕显示敏感信息时嵌入图片、二维码等编码信息,若被拍照或截图可追溯至具体终端。配合防截屏软件自动识别拍照/录屏行为,禁止未经授权的屏幕捕捉操作。
审计与监控:通过日志审计系统,记录所有数据访问行为,利用行为分析模型识别异常操作(如高频查询、非工作时间访问)。
移动介质管控:实行U盘分类注册制度,仅允许授权设备接入,监控数据拷贝行为,记录操作时间、内容及操作人,防止敏感信息外流。
2.管理制度优化
严格权限管控:遵循最小权限原则,按实际业务需求分配第三方人员系统访问权限,并每季度开展权限复核,及时回收离职/项目结束人员的访问权限。
保密协议与培训:与所有第三方驻点人员签订包含违约赔偿条款的保密协议;每半年组织数据安全培训,结合典型案例讲解“拍照泄密”“U盘拷贝”等行为的法律风险及企业处罚措施,强化合规意识。
安胜自研的“数坝”终端数据泄露防护系统,一款防止企业信息泄露的安全防护系统。系统基于无感透明加密、精细化权限控制、泄露事件溯源及外发渠道管控等核心技术,构建企业级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有效防止核心数据外泄,确保无权限不访问,满足合规要求,切实保障商业秘密、客户隐私等核心数字资产安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生命周期数据防护。
在终端安全防护中,数坝具备数据加密与防护、数据泄露溯源泄露渠道管控、安全学习与培训等核心功能,能够有效防止数据泄露,让企业核心数据“拿不走、打不开,能溯源”。
终端防护是安全生态的基石,每个终端都肩负着数据安全“守门人”的职责。技术赋能与管理创新需双管齐下,共同构筑起数据安全的长城,有效抵御隐私泄露、系统入侵等风险,保障业务连续性与用户信任,推动数字化进程稳健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