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一个人带娃崩溃,忍不住发帖吐槽婆婆“只给钱,不帮忙带孩子”,可网友的评论让她措手不及!
女子生孩子时,婆婆给了5万,孩子满月给了一万,现在婆婆每个月给她5000元,就是不带孩子。
女子说:“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婆婆没有给孩子喂过一次奶粉,没有给孩子换过一次尿不湿,每次都是逗一逗就走,活像“打卡式探”。
我白天抱着孩子做饭,晚上哄睡后还要洗衣服,老公每天上班,连个搭把手的人都没有。我想请自己妈妈帮忙,可她要带孙子分身乏术。
同样是婆婆,我妈妈又是做饭又是哄娃,帮我嫂子带孩子,为啥我婆婆只给钱不伸手?钱能买奶粉,却买不来搭把手的温暖!”
此事引发热议,有网友说,自己孩子自己带没有错!她给钱已经很不错了。要么出钱,要么出力,你不能既要又要!
也有网友说,要是婆婆有这么多钱给我,我除了伺候小孩,我还要伺候我婆婆,她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还有网友说,婆婆怎么做都不落好,带孩子不给钱嫌你穷,给钱不带孩子嫌你懒,要既给钱还带孩子,不过那也不落好,她还是会嫌弃你不会带孩子!
我觉得,婆婆用金钱划清边界,不是冷漠,而是一种清醒的"亲情分寸感"——既尽到了长辈的责任,又避免了因育儿观念差异引发的家庭内耗。
老一辈与年轻人的带娃观念不一样,婆婆主动退出育儿战场,看似"偷懒",实则是在用行动说:"你的孩子,你说了算。"这种尊重,比强行插手更显格局。
而且金钱支持是更务实的帮助!5000元/月的经济援助,能覆盖保姆费用或减轻房贷压力,这比“出力不出钱”更解决实际问题。
当年轻人抱怨“婆婆不带娃”时,不妨算笔账:请保姆要花多少钱?
![]()
所以,做人要知足,别把婆婆当“免费育儿嫂”,给钱已是情分!别用道德绑架亲情,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强行比较只会徒增烦恼。
如果觉得累,可以花钱请保姆、送托育机构,但别把这份责任转嫁到婆婆身上。
那些羡慕“婆婆又出钱又出力”的人,往往没看到背后的代价——失去育儿主导权、忍受长辈的指手画脚、甚至因育儿分歧影响夫妻感情。
而“只给钱不带娃”的婆婆,其实是在用最优雅的方式告诉你:亲情需要边界,爱需要留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