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
这个世界正在用“价格”,悄悄地把人分成不同的层。
苹果刚推出一块1899元的布。
更准确地说,是苹果和三宅一生联名推出的「iPhone Pocket」手机袋——长带款 1899 元,短带款 1299 元。11月14日起发售,上线不到几小时,全网已经吵成一锅粥:
有人骂“智商税”,有人说“是艺术”,还有人悄悄下单,生怕错过这次“入场资格”。
![]()
图源:iPhone官网
这事,远远不只是“苹果又开始收割粉丝”这么简单。
01、1899元的“布”,到底是什么?
先把情绪放一边,我们看事实。
它不是一块随便剪的布,而是苹果 × 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的联名手机收纳袋,设计灵感来自三宅一生标志性的“一块布”理念:用一整块织物,通过褶皱与结构,把功能和造型揉到一起。
- 一体成型3D针织,可以弹性拉伸,装下任意型号iPhone,还能顺带塞进 AirPods、银行卡、钥匙等小物。
- 分为短带款(1299 元 / 8 色)和长带款(1899 元 / 3 色),材质是85%聚酯纤维+14%尼龙+1%聚氨酯,只有38克重,官方强调的是“轻”“贴身”“可穿戴”。
- 佩戴方式也被写成“卖点”:手提、斜挎、系在包上,甚至可以当作衣服的一部分。织物拉伸时还能透屏看通知——也就是说,你拿起手机前,别人先看到的是这块布。
![]()
图源:iPhone官网
看看官方的设计灵感话术:
- 其设计的简洁呼应了 ISSEY MIYAKE 的理念——尽量少去定义事物,才能为更多可能性与个性解读留出空间。”
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从Apple Watch、AirPods,到如今的「iPhone Pocket」,苹果这几年一直在干一件事——把本来只属于“数码圈”的东西,塞进“时尚圈”和“奢侈圈”。
而三宅一生这边,本来就有类似的POCKET系列褶皱包袋,官网上价格在2万多日元(约千元人民币)一枚,定位是潮流小众配饰。
这次只是换了个合作对象:从“时尚圈的粉丝”,变成“苹果用户里的时尚粉”。
02、为什么一块布可以卖到1899元?
一块布卖到1899元,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脑残,熟悉财经的人会说是品牌溢价,或者说是「讲故事」
进一步去拆开看,它有三层“BUFF”:
- 功能BUFF ↑:手机袋本身的实用性,解放口袋,解放双手。
当然,这个价值,在某宝某多9.9 元也能解决。 - 设计BUFF ↑↑:三宅一生的褶皱美学,“一块布”的结构思路,将科技设备变成穿戴的一部分。
这部分价值,属于少数懂时尚的人,愿意多付的那笔钱。(给你个画面:当别人说你傻呀这么贵买块布,你可以抛一句,你懂个der) - 品牌/联名溢价 ↑↑↑:苹果+三宅一生的双 logo,把“布”变成一张小小的入场券:
你不是在买手机袋,你是在买“我跟别人不一样”的那点差异。而且苹果把小众时尚拉到了大众视野,可以更容易让人说出上面那句话。
真正撑起 1899 元的,是这三层BUFF叠加在一起的故事。
对苹果来说,这种故事讲得越复杂,越难被9.9元替代
另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苹果早就靠“配件”赚翻了。
耳机、线材、壳、表带、支架、保护套……这些在财报里都归在“可穿戴设备、家居及配件”里。
过去几年,这块业务一年营收就已经超过 400 亿美元,占苹果总营收的1成多。
联名、限量、高溢价,是这块业务的最核心公式:
- Apple Watch Hermès 表带,可以卖到一只高端手机的价格;
- 一块“官方抛光布”能卖到 145 元,还一度断货;
- 749元的手机壳,每代iPhone都能骂骂咧咧地卖到脱销。
越多人骂“智商税”,越说明一个品牌成功变成了“情绪生意”。
因为这说明:
- 不买的人,会帮它免费传播;
- 买的人,会更加确认“我懂,你们不懂”。
03、谁会为这块布买单?
如果你把这次联名当成一个实验,会发现苹果其实在做“用户分层的 A/B 测试”。
1. 普通用户:在评论区发泄情绪
- 有人调侃:“这不就是我奶奶的长筒袜?”
- 有人拿出自制版:秋裤剪一剪、长袜缝一缝,9.9元就能出门。
- 还有人认真算成本,估计材料费几十块,得出一个结论:“纯纯智商税。”
这些吐槽,对苹果来说不是坏消息,反而是免费流量。
大家骂得越狠,这件产品就越有“讨论度”。
![]()
图源:iPhone官网
2. 真正的目标人群:在私聊里下单
会真的去买的,大致分三类:
- 已经买了最新 iPhone 的苹果铁粉;
- 本来就喜欢三宅一生褶皱系列的时尚用户;
- 热衷于“限量款”“小众联名”,愿意为“与众不同”多花几倍钱的潮人。
这些人的心理其实很简单:
- “我知道它不值 1899,但我值。”
当一个品牌成功说服用户,把“性价比”这件事搁置一边,只看“自我认同”,他就不再卖的是商品,而是身份标签
3. 被动参与者:被仿品收割的普通人
而另一边,拼多多、淘宝们已经闻风而动——
正品刚发布没两天,45~200 元的“高仿款”“同款版”“1:1 复刻”就已经排满搜索结果。
- 同样是针织布料;
- 同样是褶皱竖纹;
- 配文写得非常诚实:“没有 logo,但有样子。”
那些喊着“智商税不能交”的人,最后极有可能会在 61.4 元的平替上,完成这场情绪消费:
嘴上反资本主义,手里照样买符号,只是换了个便宜入口。
04、中国品牌可以学什么?
很多人问:“为什么国产品牌不能也卖 1899 的布?一卖肯定被骂翻了。”
问题不在产品,而在时间和认同
- 三宅一生花了几十年,把“一块布”的哲学,做进了时尚史,才有今天的溢价空间;
- 苹果花了多年,用一整套生态,把用户从“买手机”变成“住进苹果宇宙”。
当故事叠加到一定程度时,价格已经不再是“成本+利润”,而是:“品牌历史×用户信任×圈层认同”的结果。
对于还在卷参数、卷性价比的品牌来说,这是另一个赛道的起点——你可以先卖功能,但终点一定是:你能不能卖“信仰”
主笔/ 酷东西
部分参考来源:iPhone官网等
这是酷公司公众号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任何机构或个人抓取本文内容,用于训练AI大模型等用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