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金价延续回调 国际国内走势分化凸显配置新逻辑。
![]()
11月18日凌晨,贵金属市场延续近期调整态势,国际金价开盘后震荡走低,截至6时54分,现货黄金报4045.50美元/盎司,较前一交易日下跌39.30美元,跌幅0.96%,日内最高价触及4106.57美元/盎司,最低价下探至4006.80美元/盎司,波动幅度超100美元。
同期,国际铂金、钯金、银价同步承压,其中铂金跌幅达1.26%,报1545.47美元/盎司,贵金属板块集体陷入调整。
国内市场则呈现明显抗跌性,分化特征显著。截至同一报价时间,国内现货金价报930.04元/克,仅微跌0.18元,跌幅0.02%;
投资金条价格稳定在944元/克,黄金回收价格报915元/克,均保持窄幅波动。
与国际金价的大幅震荡相比,国内市场受实物需求支撑和政策环境相对稳定影响,表现出更强的韧性。
此次金价回调并非孤立现象,而是短期预期博弈与长期支撑逻辑碰撞的必然结果。
11月中旬以来,美联储多位官员密集释放鹰派信号,强调通胀粘性仍存,直接击碎市场对12月降息的乐观预期,CME Fedwatch工具显示12月降息概率已从50%以上大幅回落 。
叠加前期金价累计涨幅显著,机构获利出逃引发集中抛售,美元指数反弹进一步施压,共同导致国际金价上演“高台跳水”后的持续调整。
但值得注意的是,短期波动并未改变黄金中长期走强的核心逻辑。
全球货币体系重构背景下,各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优化储备结构,中国央行已连续12个月增持黄金,为金价提供结构性支撑 。
市场机构预测,2026年一季度国际金价有望突破4500美元/盎司,长期甚至看向6000美元/盎司高位 。
从投资策略来看,当前市场正呈现“短期震荡、长期看多”的鲜明特征。
国际金价的大幅波动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逢低布局的机会,而国内市场的抗跌性则反映出实物需求对价格的托底作用。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需警惕短期降息预期反复引发的波动风险,避免盲目追高或抄底;
若持有周期超过3个月,可把握回调后的配置窗口,同时关注国际地缘局势、美联储政策动向等关键变量。
贵金属市场的分化走势,本质上是短期资金情绪与长期资产价值的再平衡。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仍存、货币政策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黄金作为“信用体系避风港”的属性依然稳固,而国内外市场的走势差异,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配置思路。
后续需重点关注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动向,这将成为打破当前震荡格局的关键催化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