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博主因为借把剪刀闹得满城风雨,本想博同情,没想到自己的硕士论文被扒了个底朝天。
当网友看到她论文里那些内容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
一把剪刀引发的网络地震
十一月十二号晚上十点,一个旅游女博主住在兰州麗枫酒店。
由于她衣服上有线头,于是就给前台打电话借剪刀。
![]()
四十分钟后,一个男保安拿着剪刀敲门了。
保安问她要干什么用,要用多久。
![]()
这本来是酒店的正常流程,毕竟剪刀这种利器不能随便外借。
但这位博主说要用半小时,保安觉得时间太长就劝她缩短到二十分钟。
![]()
接下来的画面就开始魔幻了。
保安站在门口没走,提醒她说剪刀用久了危险。
这本是善意的安全提醒,却被她脑补成了“恐怖片”。
![]()
她在视频里绘声绘色地描述,一个高大陌生的男人在晚上十点站在房门口,用奇怪的眼神看她,还说些吓人的话。
![]()
于是她投诉了保安,还录了三分钟视频发到网上。
在视频里,她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被威胁的受害者,把尽职尽责的保安描绘成了图谋不轨的坏人。
![]()
![]()
她甚至担心白天出门后保安会进她房间干坏事。
![]()
![]()
![]()
![]()
![]()
网友不买账,文旅破防了
视频发出后,事情的走向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评论区没有一边倒地支持她,反而是一片质疑声。
![]()
大量酒店从业者跳出来解释,酒店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害怕客人用利器伤害自己。
![]()
更有人说道,你以为酒店闲得慌要监视你?人家是怕你想不开出事,酒店要担责任。
这种防范措施不是针对你个人,是行业规范。
保安守在门口不是要威胁你,是要保护你。
![]()
最让人笑不出来的是兰州文旅官方账号的反应。
他们在视频下面只留了一个字,唉!就这一个字,道尽了多少无奈。
一个地方文旅部门被网红气到只能叹气,这画面想想都觉得荒诞。
![]()
![]()
这条视频给她带来了泼天的流量。
以前她的视频只有几十几百个赞,这条却有将近十万点赞和二十万评论。
![]()
即使后来不断改名想躲避争议,她也舍不得删掉这条视频。
流量来了,脸面就不要了。
![]()
酒店的回应更是硬气。
他们不但没处理保安,反而给他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公开表扬他尽职尽责。
![]()
这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到底谁对谁错,一目了然。
![]()
论文被扒,真相更扎心
事情闹大后,有网友扒出了她的身份。
这位博主是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还是教授职称。
一个高知女性,做出这种事,让人大跌眼镜。
![]()
更讽刺的是她的硕士论文。
论文标题叫《抖音内容消费行为对不婚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有博主仔细研究了她的论文,发现里面问题一大堆。
![]()
论文开篇就致敬李银河,然后举了一堆美国和泰国的例子,说三十五岁以上人群不婚率在上升。
![]()
![]()
![]()
![]()
![]()
但这个举例根本站不住脚。
三十五岁以上是什么概念?可能是三十六岁,也可能是八十岁。
这么宽泛的样本根本没有学术价值。
![]()
论文里引用的参考文献更炸裂,全是关于剩女污名化、平权假象这类话题的。
她花了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就研究出了一个结论:网络上有人在污名化不婚女性。
这不是废话吗?低认知的人本来就会干这种事。
![]()
![]()
问题是她研究完了干什么?她没有去帮助提升认知,反而跑到兰州的酒店里制造男女对立。
一个学新闻传播的硕士,对文字应该字斟句酌,结果她把论文里的某个字都读错了。
![]()
![]()
专业水平差,论文糊弄,除了那个坚持搞对立的立场,啥都没有。
![]()
![]()
![]()
网友的评论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有人说,现在的一些网红为了火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明明是善意的安全提醒,硬要脑补成恐怖故事。
![]()
把好人当坏人,把负责当威胁,这种做法太恶心了。
也有人指出,她的论文里一直强调要关注网络对不婚女性的负面评价和影响。
结果呢?她自己就是那个制造影响的罪魁祸首。
![]()
她利用专业知识恶意揣测别人的善意,污名化公共安全,还大肆传播。
这不是讽刺是什么?
还有酒店同行现身说法,解释酒店的苦衷。
他们说,你们不知道,酒店最怕的就是客人借了利器在房间出事。
![]()
万一出了问题,酒店和员工都要承担责任。
所以保安守在门口,那是职责所在,不是要监视你。
当然也有人认为酒店的处理方式可以更好。
![]()
比如派女员工送剪刀,或者直接帮客人处理衣服问题,而不是把工具给客人再监督使用。
沟通方式也可以更委婉一些,说清楚是担心客人安全,而不是让人产生误解。
不过大多数网友还是站在了酒店和保安这边。
有人专门下单支持这家酒店,订了房间却不入住,就是要表达对他们做法的认同。
公道自在人心,这话一点没错。
结语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利,但不是每个声音都值得被听见。
动不动就把网络当成审判法庭,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最后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一个新闻学硕士用七年时间研究如何消除网络对不婚女性的偏见,结果她自己却在亲手制造性别对立。
![]()
这种讽刺不仅打脸,更让人看清了某些所谓高知分子的真实面目。
他们嘴上说着要消除偏见,实际上却在利用专业知识制造矛盾,收割流量。
希望这个故事能让更多人明白,出门在外保护自己没错,但别把每一份善意都当成恶意,别让真诚的人寒了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