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喻观财经
作者:俞燕
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监总局”)辖下的一众局管单位中,有一家相对比较特别或者说更加市场化——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下称“保险资管协会”,IAMAC)。
成立11年后,保险资管协会发生了一桩关乎其未来发展的重大变化:更名为中国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下称“银保资管协会”)。
天眼查显示,保险资管协会已于10月完成相应的工商信息变更。不过目前其官网尚未更新。
8月,曾有媒体报道,保险资管协会在会员大会上通过了更名议案。
自2018年银、保两大监管部门“合体”以来,保险资管协会成为又一家更名的保险系局管单位。其更名不仅仅是增加了“银行”二字,而是标志着我国资管行业构建起统一的自律体系框架,重塑了资管行业生态。
据了解,更名后,银保资管协会将整合银行理财与保险资管的自律资源,其中一个变化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成为该协会的一大会员单位类别。
8月保险资管协会通过更名议案时,其会员名单上已有28家银行理财子公司,2月刚刚开业的第32家理财子公司浙银理财公司,亦已“入会”。
保险资管协会官网显示,截至8月,其共有552名会员单位,包括保险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证券公司、证券资管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私募基金、基金销售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资信评估机构、金融科技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等与金融业相关的主体,涵盖了我国金融市场所有细分领域。
随着更名和扩容,银保资管协会已构建了资管领域自律组织的统一大平台,我国资管行业正从分业自律向统一自律框架转型。
另一个重要变化是,自2016年10月起保险资管协会与中国精算师协会成立的联合党委会,如今“拆伙”,成立各自的党委。
更名、联合党委分拆,是保险资管协会继2024年高层更迭后的新变化。
一年前的8月14日,时任金监总局行政处罚局局长王毅,接替曹德云出任保险资管协会和中国精算师协会联合党委会党委书记,随后出任保险资管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则改任联合委员会党委副书记、保险资管协会副会长。
如今,保险资管协会官网协会领导一栏,已无曹德云的名字。据了解,曹德云已于今年一季度退休,挥别了他执掌十年之久的保险资管协会。
在王毅的带领下,更名后的银保资管协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保险资管协会的诞生,是行业发展的产物。
2012年6月11日-12日,原保监会在大连组织召开“保险投资改革创新闭门讨论会”,商讨13项保险投资新政(征求意见稿),即业内所说的保险资金新政“13条”。彼时大连局局长便是曹德云。
险资新政“13条”涉及投资债券、股权和不动产、理财产品等证券化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还可以参与境外投资进行委托投资等,几乎放开了保险资金运用可以涉足的所有领域,保险资管迎来空前的大松绑。
彼时正值“泛资产管理时代”的前夜。在“放松管制、放宽限制、防控风险”的政策环境下,分业经营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展开同台竞技,保险资管协会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保险资管协会成立之前,主要由设立于2003年的原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对保险资金运营和保险资管公司行使监管之责。随着保险资金运用领域不断拓宽和保险资管公司主体不断增多,亦需成立一个专门的行业自律组织,作为市场主体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桥梁。
与其他资管产品相比,保险资管产品最大的短板是缺乏流动性,为此,计划筹建中的保险资管协会,其中一个功能便是建立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上市交易的制度规则和细则、评价体系、公共机制等机制,推进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上市交易,为保险资管机构打造一个注册、登记与交易的平台。
2014年4月30日,民政部批准保险资管协会正式筹备成立。次月15日,30家初始会员在江西南昌召开了“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筹备工作会议”。
四个多月后(2014年9月4日),保险资管协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曹德云出任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由此开始长达十年的掌舵岁月。
根据保险资管协会的章程,其履行行业自律、维权、协调和服务等四大职责,其中包括接受监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和指导,制定并实施业务规则、行业标准、操作规程和服务规范,制定从业人员行为准则、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组织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从业管理等。
协会会员分为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两大类。成立首年,保险资管协会的会员总数已突破200家,涵盖银行、证券、基金、信托、创投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覆盖了保险资金运用全流程。
在广为吸纳会员单位的同时,保险资管协会也在完善自身建设,首年便成立了5个专业委员会。截至目前,共有17个专业委员会。
保险资管协会成立之初,原保监会持续释放保险资管的政策红利,这亦为保险资管协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持。
2015年9月,原保监会发布《关于设立保险私募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保险机构可以设立私募基金且实行注册制。同年发布的《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将资产支持计划的审核方式变更为“首单审批,同类产品报告制度”。
尽管彼时市场出现资金荒和项目荒,以债权计划为代表的保险资管计划,仍成为保险公司尤其是平台系保险公司资产端的大杀器。到2015年8月,债权投资计划累计注册规模突破了万亿元,当年注册的债权计划和股权计划合计规模则高达2706亿元。
保险资管产品的注册和备案,是保险资管协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保险资管协会在2015年1月上线“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注册发行系统”,8月发布首期《产品注册动态》,建立与资管市场的长效沟通机制,9月起草《创新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评估工作规则》,并完成了首单创新类资产管理产品评估工作。
据了解,保险资管产品在保险资管协会登记,每笔需缴纳约50万注册费。因此,保险资管产品发行的迅猛增长,亦为保险资管协会带来丰厚的业务收入。
彼时,保险资管协会还进行了一些市场化探索。2016年10月10日,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资冠科技服务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作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2018年12月,对外投资了资管通金融科技服务(宁波)公司,持股60%。2018年12月,成立宁波资冠惠泽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66.66%(2022年11月24日注销)。
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成为资管领域的分水岭。为了应对市场变局,《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在这一年正式施行,同年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保险资金设立股权投资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债权、股权计划为主的保险资管业务,获得阶段性的发展机会。
不过,由于债权计划在偿债主体和项目的账户监管、现金流监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其偿债风险管控相对更难。2018年保险业出现了首单保险资管违约案例,多达13家保险公司踩雷该项目。其后,亦有多笔债权计划陆续违约,尤其是底层资产投放于房地产业的债权计划。
在业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之下,2018年年底,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的注册规模出现2015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且这一下降趋势其后呈持续状态。
随着资管大市场逐渐构建,资管新规即将正式实施,保险资管产品的政策亦面临调整和完善。
2019年1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注册有关事项的通知》,将保险私募基金注册工作交由保险资管协会办理。6月发布的《关于资产支持计划注册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保险资管机构发起设立支持计划,实行“初次申报核准、后续产品注册”的制度,由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下称“中保登”)办理注册工作。
天眼查显示,保险资管协会在中保登持股5%。
2019年11月,原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配套细则,从而构建起“1+3”的规则体系。
随着银、保监管两大部门的“合体”,大资管时代的资管产品监管标准终将要走向趋同。
2020年3月,原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
同年5月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增加了保险资管可投资于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行的债转股投资计划,以及证券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单一资产管理计划。
有业内人士指出,该文件反映出监管部门对保险业内投资将与保险业以外投资区分管理的思路。
2021年9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资产支持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明确登记环节、缩短登记时间,从“注册制”调整为“登记制”,由保险资管业协会办理登记。至此,原银保监会所管辖的全部资管产品均已改为登记制模式。
这意味着,同一监管主体下对于不同资管产品的监管,其监管原则已基本一致。
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这一年《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及配套细则落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正式发布,保险资管的制度框架由此已基本形成。
2023年5月,金监总局成立,保险资金运用部改为资管机构监管司,负责信托公司、理财公司、保险资管公司的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价等工作。
这也同时意味着,保险资管协会亦亦需顺应大资管时代下监管体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今后不再只是姓“保”,而是与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其他资管机构“合体”。
毕竟,同样姓“保”的《中国保险报》和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已在2019年分别更名为《中国银行保险报》和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公司。
据业内人士预测,更名后的银保资管协会,将打破行银、保资管领域的资源壁垒,扩展行业协会自律管理范围,构建统一的银、保资管机构自律框架,推动银行理财子公司与保险资管机构实施同类资管业务统一披露标准,实现全行业资管产品信息联网,促进行业融合。
2024年,保险资管协会在成立十年之际,首次更换掌舵者,如今完成更名,意味着其新历程的全面开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