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刷外网的朋友可能都被吓了一跳:一则声称“71岁成龙因拍戏旧伤并发症去世” 的帖子突然炸屏,配的图里成龙躺在病床上插着管子,底下还标着 “1958-2025” 的生卒年份,看得人心里一揪。
![]()
要知道这可是从《醉拳》打到《十二生肖》的 “拼命三郎”,多少人的青春里都刻着他不用替身的惊险镜头,这消息能不让人慌吗?
短短半天,这则谣言就冲上了国外搜索平台热搜,连不少平时不爱上网的长辈都发来消息问“成龙是不是真出事了”。
![]()
但稍微细心点的人早该发现破绽:那张病床照里的医疗设备摆得乱七八糟,模糊的画质一看就不对劲,后来才知道是造谣者把2024年电影《暗影边缘》的剧照用AI改的。
更离谱的是,造谣者连成龙1954年出生的基本信息都没搞对,硬改成1958年,堪称 “漏洞百出式造谣”。
就在大家半信半疑的时候,成龙用最淡定的方式给了谣言致命一击。事发不到24小时,他本人直接发微博官宣新电影定档2026年元旦,配文还开玩笑说 “我们一家人,邀你一起过家家”。
![]()
这波操作简直是 “不解释但全是底气”,比任何声明都管用,评论区瞬间被 “虚惊一场” 和对造谣者的怒骂刷屏,那条澄清帖转发达上万次。有网友调侃:“现在看明星‘死讯’,先查官方账号成了条件反射”。
其实这不是成龙第一次被造谣了。从2015年开始,每隔几年就会冒出来 “拍戏出意外”“旧伤复发离世” 的假消息。
![]()
之前他为新戏做了白发白胡子造型,被路人拍了照传到网上,就有人说他 “身体垮了一夜白头”,后来成龙在采访里无奈澄清:“放心吧,我身体好着呢,这都是造型需要”。
这次更过分,直接用上了AI生成的假图,难怪网友怒喷 “为了流量连底线都没了”。
![]()
说到被造谣去世,成龙还算“轻量级”,香港影帝郑则仕才是真正的 “被去世专业户”。不少人可能都默认他 “早就不在了”,毕竟谣言传得有鼻子有眼:从 “糖尿病并发症去世” 的死因,到 “香港玛丽医院离世” 的地点,甚至还有被恶意P到达叔追悼会上的黑白照片。
最荒诞的是2021年,有人伪造死亡证明到处传播,结果第二天就有网友拍到他在庙街大排档啃乳鸽,嘴角油光锃亮的照片直接冲上热搜。
![]()
这谣言一传就是二十多年,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郑则仕因投资失利背负千万债务时,就有人编他“大病身亡”,连 “祠堂前捧菊落泪” 的丧礼场景都编得活灵活现。
去年74岁的他实在气不过,专门发视频辟谣,结果茶餐厅老板娘还举着锅铲冲进镜头要债,成了 “最强辟谣现场”,24小时播放量破亿。
更讽刺的是,现实里的他身体好得很,不仅加入周润发的晨跑团把发哥 “卷” 得减重8公斤,还拿了社区乒乓球赛冠军,静息心率比很多996青年都健康。
![]()
另一位常被造谣的功夫巨星李连杰,处境也没好到哪去。这些年“因甲亢去世”“海外就医无效离世” 的消息隔三差五就冒出来,每次都吓得粉丝赶紧找官方求证。
起因无非是他早年拍戏落下一身伤病,加上后期受甲亢影响身形消瘦,就被造谣者抓住大做文章。其实李连杰只是减少了公开露面,偶尔还会参与慈善活动,每次现身都能打破谣言,但没过多久新的假消息又会冒出来。
![]()
为啥这些老牌港星总被盯上?答案藏在流量时代的畸形逻辑里。他们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死讯” 自带情感冲击力,极易引发转发讨论。加上他们不爱炒作,信息更新滞后,成了造谣者眼中的 “香饽饽”。
更卑劣的是,造谣者还会用具体时间、地点、病因构建 “真实感”,现在甚至用上了AI生成图片、音频,让谎言更难分辨。
![]()
目前成龙工作室已经在跟进处理造谣事件,那些恶意传播的账号迟早要付出代价。但只要流量利益还在,恐怕这类恶心事还会继续发生。
![]()
对我们来说,与其被假消息牵着鼻子走,不如多看看成龙的新电影,回味郑则仕的《何必有我》,记住这些老艺术家在银幕上的光彩—— 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