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今天放学你能来接我吗?
![]()
”——孙女这句奶声奶气的微信语音,高明存了五条,每天片场收工路上循环听。
![]()
去年这时候,他还不敢点开大儿子高亮的头像,现在敢了,因为手机里又多了孙女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小视频,像素糊得跟早年黑白片似的,却把他从杀青宴直接拉回人间。
《岁月如歌》剧组的人背地里叫他“高老师的高老师”。
八十岁的人了,拍退休老教师给留守儿童补课,一条过,导演喊咔后他却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不走,掏出一本卷边的《驻站》剧本,扉页写着“亮子,第37场你删的那句台词我替你捡回来了”。
道具组小哥偷拍了一张,照片里高明的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像一条不肯谢幕的幕布。
十月底,《驻站》在央视播完最后一集,片尾彩蛋突然跳出高亮穿着警服的花絮:他冲镜头敬了个不太标准的礼,笑得牙花子都出来。
弹幕瞬间炸了——“高亮老师,这次不领盒饭了吧?
”高明在电视机前跟着敬了个礼,手抖,杯子里的茶洒了一裤子。
老伴递毛巾,他嘟囔:“这臭小子,还是这么爱抢戏。
![]()
儿媳把高亮没写完的剧本《家》打印出来,A4纸堆了半人高,第一页红笔圈着一句:“爸,你演了一辈子别人,这次演咱自己吧。
”她白天跑出版社,晚上把孙女哄睡后,窝在餐桌前改台词,遇到北京土话就查字典,字典边放着高亮去年没喝完的半瓶二锅头,商标被撕得七零八落,像谁哭花的妆。
十一月,北京降温,高明两口子搬进新小区,跟儿媳家前后楼。
早上六点,他戴着儿子去年送的鸭舌帽,混在一群送娃的老头老太太里,书包往肩上一甩,走得比年轻人还冲。
孙女同学问:“那是你爷爷还是你外公?
”小姑娘翻白眼:“那是我爷爷,也是我爸的‘粉丝头子’。
”高明听见了,笑得咳嗽,帽檐一颤一颤,像老式胶片过片。
![]()
十二月,《平凡之路》复排首演,人艺小剧场门口的海报还是高亮当年那张侧脸。
谢幕灯暗,全体演员突然转向三排一座,齐刷刷鞠躬。
观众席有姑娘小声问:“那老爷子谁啊?
”旁边的大叔抹眼泪:“高亮他爸,也是咱爸妈那辈的‘国民班主任’。
”高明站起来回鞠,腰弯到一半停住——他看见舞台中央空着一把椅子,椅背上搭着一件警服,肩章在灯下闪了一下,像谁偷偷眨了个眼。
回家路上,老伴问:“明年还接戏吗?
”高明没答,只把孙女的微信语音又放了一遍:“爷爷,明天能早点来吗?
我想吃你买的糖葫芦。
![]()
”他点开日历,在2026年1月1日备注:接娃,买糖葫芦,给亮子留一串。
备注完又删掉,改成:活一天,算一天,演一天。
手机放回兜里,耳机里循环着《驻站》片尾曲,歌词唱:“人走了,戏还在,戏散了,家还在。
车外下雪,雪粒子砸在车窗上,像有人轻轻喊“开机”。
高明把帽檐往下压了压,嘟囔了句:“臭小子,这回不喊咔了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