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四千周》,整个人像被按下暂停键 —— 这本书说,人的一生大概只有四千周,换算下来不过短短几十年,与其被琐事填满,不如好好感受生活本身。这话一下戳中了我,让我忍不住怀疑:我现在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真的是在过好这一生吗?
![]()
以前总觉得 “忙 = 充实”,把一天的待办清单排得满满当当才安心。送完孩子就赶去跑外卖,争取多赚几十块;跑单间隙挤时间阅读,怕落下自我成长;晚上等孩子睡了,逼着自己写 50 字、练会儿书法,连公园快走都带着 “必须健身” 的目的。
曾经练书法是纯粹的享受,蘸墨、提笔、落笔,看着笔墨在纸上晕开,心里特别平静;可现在拿起笔就想着 “今天要练够 20 分钟”“这个笔画得练会”,慢慢变成了任务,没了当初的惬意。就连快走,以前是边走边看路边的花花草草,感受风的温度,现在满脑子都是 “今天走够 30 分钟了吗”“心率有没有达标”,反而成了一种负担。
写作、阅读也一样,本来是想记录心情、开阔眼界,现在却带着 “要提升技能”“要为以后赚钱打基础” 的功利心,连享受的过程都没了。每天被这些 “有目的” 的事推着走,看似充实,可静下来想想,心里全是紧绷的焦虑,没有一丝松弛感。
![]()
《四千周》里说,我们总想着 “掌控时间”,把时间当成实现目标的工具,却忘了时间本身就是生活。人这一生根本做不完所有事,与其追求 “事事圆满”,不如接纳 “有所取舍”;与其带着功利心去做事,不如找回最初的热爱和纯粹。
听完书我突然想通了:跑外卖赚钱是为了生活,但不用逼自己每天跑够多久、赚够多少,累了就歇会儿;练书法不用执着于 “必须进步”,哪怕只写半小时,能感受到笔墨的乐趣就好;快走不是为了 “达标”,能呼吸新鲜空气、让身体舒展就够了;写作阅读也不用想着 “必须有用”,哪怕只是记录一句感悟、读一页喜欢的文字,也是一种收获。
我们总在焦虑 “有没有做好”“有没有进步”,却忘了问自己 “开不开心”“舒不舒服”。这一生短短四千周,哪有什么标准答案?不是把日子排得满满当当就是 “过好”,也不是达成多少目标才算 “成功”。
![]()
真正的 “过好一生”,大概是带着热爱去做事,不被功利心裹挟;是在忙碌中留一点松弛感,能感受生活里的小美好;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允许日子有留白。
你们心里 “过好一生” 的样子是什么?是忙碌充实,还是松弛自在?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