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小鹏公布了三季度成绩单。
用三个字总结就是,很漂亮。
我们从交付说起。
01三季度成绩亮眼
三季度小鹏交付116007台车,月均交付量3.6+万,非常漂亮的数字。
而且不仅仅是这个季度,从开年到现在,小鹏季度交付量就一直在不断增长:
25年Q1:94008
25年Q2:103181
25年Q3:116007
小鹏今年给自己定下的销量目标是35万辆,而今年前十个月小鹏累计交付量为355209台。
很显然小鹏已经提前完成今年交付目标了。
四季度小鹏给的销量指引是125000至132000辆,10月小鹏交了42013台车,这意味着接下来两个月小鹏月均交付量都会在4万+台。
这样,小鹏今年全年交付量大概在44万台左右。
而2024年小鹏全年交付量是190068台车,小鹏今年销量真的是直接起飞了。
![]()
交付量的增长,也带来了漂亮的营收、毛利等数据。
25年三季度汽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 180.5 亿元( 25.4 亿美元),较 2024 年同期上升 105.3% ,并较 2025 年第二季度上升 6.9% 。
2025 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 203.8 亿元( 28.6 亿美元),较 2024 年同期上升 101.8% , 并较 2025 年第二季度上升 11.5% 。
随着规模效应的释放,小鹏毛利也迎来增长。
三季度汽车毛利率(即汽车销售毛利润占汽车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为 13.1% , 相较而言, 2024 年同期为 8.6% ,而 2025 年第二季度为 14.3% 。
三季度毛利率为 20.1% ,相较而言, 2024 年同期为 15.3% ,而 2025 年第二季度 为 17.3% ,这也是小鹏综合毛利首次突破20%。小鹏将之归因为「有效的成本控制和技术研发相关的收入释放出更大的潜力」。
三季度总体虽然还是亏损的,净亏损3.8亿元( 0.5 亿美元),但是亏损正在逐渐收窄,相较而言, 2024 年同期为18.1亿元,而 2025 年二季度为4.8亿元。
董事长何小鹏也立下flag:四季度要实现盈亏平衡。
照着现在这个趋势,随着高毛利车型X9增程的即将加入交付,以及季度销量的再增长,这个目标对小鹏来说不难。
截至三季度末,小鹏现金储备为483.3亿元,二季度末这个数字为475.7亿、一季度末为452.8亿,这意味着小鹏现金储备正在逐渐增加。
![]()
公司经营的持续改善让小鹏更加笃定地投入物理AI研发。
今年Q3,小鹏研发投入24.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Q1是19.8亿、Q2是22.1亿,累计研发投入 66.2 亿元,这个投入强度已经超过去年全年(64.6亿)。
按照这个趋势,今年总研发支出会在90亿左右,这个研发投入终于快赶上理想和蔚来了。
而在前不久的小鹏科技日上,小鹏也是公布了小鹏最新技术进展:
第二代VLA:数十亿级参数规模、12月底先锋体验、26年一季度为Ultra车型全量推送。第二代VLA、图灵AI芯片获得大众定点,合作车型明年初量产。
小鹏Robotaxi:26年推出三款Robotaxi车型并启动运营,高德成为小鹏Robotaxi的首个全球生态合作伙伴
全新一代机器人IRON:2026年年底规模量产
小鹏汇天两套飞行体系:面向个人低空飞行的陆地航母和面向多人低空高效出行的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A868」。
02进入「一车双能」大产品周期
11月20日,小鹏X9超级增程就会上市,这是小鹏第一款增程车型。
何小鹏表示,从现在X9数据来看,增程和纯电用户差别很大。「我们在北方区域和更多内陆城市获得了前有未有的用户关注,转化了一批我们在纯电无法触达的客群。」
「我们相信X9超级增程交付,会比原来纯电有数倍的环比增长。」
超级增程帮小鹏扩宽了销量,小鹏透露,X9超级增程预售订单刷新X9历史同期纪录。
有意思的是,小鹏并没有透露具体数字,但是从这个反应来看,大概率是出乎小鹏预料。
![]()
而从这款车开始,小鹏将正式进入「一车双能」产品周期。
小鹏计划在2026年的一季度继续推出三款超级增程产品,用更长的纯电续航,更快的5G超快充来解决增程市场的用户痛点,进一步提升在增程市场的份额。
2026年,小鹏还将推出4款「一车双能」的全新的车型。
这其中包括我们在重要细分市场投放的首款产品,这为我们在这些品类实现过去的从无到有的突破,并且会打造更多像MONA M03一样引领市场的热销的爆款。
「我相信在明年上市的7款具备超级智能配置的一车双能车型,将会极大幅度拓宽车型可达市场空间,为我们带来显著的销量增长。」
03加速布局海外
值得一说的是,小鹏全球化战略也取得重大突破。
9月小鹏海外月销量首次突破5000台,同比增长79%
今年1-9月,海外累计交付量突破2.9万台,同比猛增125%
三季度海外新增了56家门店,销售服务网络覆盖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小鹏也开始通过本地化布局为长期增长打基础。
![]()
继今年7月印尼本地生产后,9月小鹏与供应商巨头麦格纳达成合作,借助该工厂现有的成熟生产线,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进程。
2025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首个欧洲本地化生产项目将在奥地利格拉茨麦格纳工厂正式启动,首批小鹏G6与小鹏G9顺利量产下线。未来,该工厂还将投产更多小鹏车型。
同时小鹏汽车在德国慕尼黑的研发中心也已经启用,将会加强更深入的挖掘海外用户的需求,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落地。
2026年小鹏计划面向海外市场推出最少三款新车型,其中。包括更受全球用户期待的中小型SUV车型,满足全球消费者多样化的购车需求。
04人形机器人目标百万年销量
机器人,虽然现在还在起步阶段,但是从目前透露信息来看,这块业务未来将与现在的汽车业务并肩甚至是形成超越。
科技日上,小鹏展示了自家人形机器人的最新进展,甚至因为体态太拟人,导致小鹏现场切开机器人「皮肤」自证清白,也是为小鹏带来一波跨圈流量和关注。
![]()
何小鹏表示,实际上这一次IRON仅仅展示了很少一部分的能力。「在2026年的二季度,我们希望通过跨域融合创新,实现人形机器人全面丰富的能力集成,这一定会带来远超现在市面上所有机器人的效果和体验。」
在2026年底,小鹏目标实现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在商业化计划层面,小鹏全新一代IRON将优先进入商业的场景提供服务如导览、导购、导巡。
为了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落地,小鹏IRON将开放SDK,与全球开发者共建人形机器人应用生态。
「从长期视角看,我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市场潜力比汽车更大。一旦机器人向中国EV产业一样跨过了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拐点,我相信会迎来极大的爆发性增长。」
「我期待在2030年小鹏机器人年销量超过100万台。」何小鹏这样说道。
05Q&A
最后附上部分采访速记(有删减):
Q:图灵芯片获得大众点,相关收入从哪个季度开始确认?如何展望四季度及 2026 年与大众合作的收入趋势?
A:三季度我们按时完成了多个关键开发里程碑,技术合作收入环比显著增长;四季度仍有多个关键里程碑待完成,预计技术合作收入将与 2025 年三季度持平。图灵芯片已被大众选定用于双方联合开发的两款 B 级车,目前已开始向合作伙伴供应预生产及验证车辆所需的芯片,相关收入预计从四季度开始确认,初期金额较小。随着联合开发车辆明年初进入量产(SOP),图灵芯片的收入将随两款车型的销量逐步提升。2026 年技术合作收入方面,若能按计划完成关键里程碑,全年收入预计与 2025 年持平。我们已连续七个季度实现技术商业化收入,未来仍会探索更多技术商业化机会,且会将授权或技术合作收入持续投入研发。
Q:为何在26年推出Robotaxi?优势在哪里?
A:小鹏的研发策略核心是全栈自研和跨域融合,2026 年推进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是因为多个自研体系迎来集中拐点:一是当前车型可支持自动驾驶出租车配置,研发已达节点; VLAM模型能为汽车变机器人提供全新能力;第二代 VLA 可通过单一模型、不同逻辑训练智能辅助驾驶Ultra、自动驾驶出租车甚至未来的 Max 版本。我们的跨域融合能力能解决行业痛点:比如车辆成本高、出行场景受限(小路、小区、停车场等)、依赖激光雷达提前扫描部署等。2026 年我们将推出 L4 级商业化服务,包括全共享模式和乘用车自动驾驶辅助模式,双模式并行,相信很快会证明我们的商业逻辑比其他友商更具优势。
明年小鹏将推出三款不同价位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车型,满足不同出行需求。下一阶段,在监管许可前提下,我们优先跑通技术、运营及商业模型,之后会与更多伙伴合作,比如高德将在流量入口、支付、运营服务等环节提供支持。这与很多自动驾驶厂商不同:我们认为自动驾驶出租车的牌照在不同国家和区域、不同环节可能由不同服务商持有,小鹏将做好 工具箱,开放接口能力,一旦跑通商业模型,就能快速在多个国家和城市搭建自动驾驶出租车生态。
Q:三大业务(Robotaxi、机器人、飞行汽车)大致收入估摸是怎样的?
A:目前暂不提供这些未来业务的具体数值指引,但未来 12 个月内,这三个领域都会进入规模化生产和运营阶段:比如低空飞行器 / 陆地航母,旗下飞行汽车公司计划明年年底前向客户交付,规模达数千台;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出租车,明年将开展大量运营测试,并推进规模化量产准备,明年收入贡献有限,但一旦产品稳定性在应用中得到验证,规模将快速爬升。2030 年人形机器人 100 万台的年销量是长期目标,我们对此有信心 —— 技术迭代快速,且应用场景覆盖家庭、办公室、工厂等多个领域,潜力巨大。目前暂无法提供具体场景拆分和成本估算。
Q:机器人达到什么规模后能实现规模化降本?
A:小鹏一直在探索机器人成本控制:去年和今年,第六、七代机器人的 BOM成本仍较高,但今年上半年启动量产准备后,我们认为机器人最终成本将接近汽车水平,售价也会与汽车相近。两者的核心差异在于:汽车定价传统上与重量相关(比如含铁、锂等材料用量),且软件占比仅 10%-20%;而机器人从一开始软件占比就达 50%,需要大量投入软件训练、集成能力建设(比如将 4 个 SOC 集成到一个超级域控制器,实现更轻、更小、更便宜),这是巨大挑战。未来小鹏会推出面向不同领域的少数 SKU 机器人(不会像汽车那么多),我们努力让机器人价格达到家庭可接受水平,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Q:明年海外本地化生产的推进情况如何?
A:海外本地化生产方面,今年下半年我们已启动印尼工厂,以及与麦格纳合作的奥地利工厂,目前产能正逐步爬升,明年这两家工厂的产量将持续提升,支撑海外业务增长 —— 欧洲本地化生产目标为数万辆级,印尼工厂目标为 5000 辆左右。除这两家工厂外,我们会持续探索其他市场的本地化生产机会,搭建本地供应链,增加本地零部件采购和原材料供应,推进深度本地化战略,这对有全球野心的公司而言至关重要。
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