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会提出的北京市“十五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标志着首都发展模式将迎来一场深刻的“战略升级”,其核心是以“新质生产力”为绝对主线,驱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跃迁。
李志起认为,北京未来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科技领域的部署系统构建了以“新质生产力”为内核、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为基石、以“数字经济”为关键形态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首都未来五年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确立“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地位
李志起表示,全会再次强调了“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根本要求,将首都发展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谋划。这意味着科技创新、城市治理等各项具体工作,都必须以强化“四个中心”功能为终极目标,彰显了首都工作的特殊使命与标杆意义。
与过往相比,李志起强调,未来五年最核心的变化在于将“新质生产力”置于经济工作的中心位置。“这不再是众多任务中的一项,而是贯穿一切的‘主旋律’。”他表示,这意味着北京的经济增长引擎将彻底从传统的投资、要素驱动,切换到创新驱动频道。未来五年北京将着力推动“三大变革”:动能之变,即彻底转向创新驱动;产业之变,即聚焦高精尖产业与数实融合;制度之变,即破除体制机制壁垒,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与产学研协同。目标直指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从“接诉即办”迈向“未诉先办”
未来五年,北京在城市治理领域也将提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变:从“接诉即办”深化为“主动治理、未诉先办”。
李志起认为,这宣告北京作为超大城市,其治理模式正经历一场“范式革命”。“过去是市民打电话‘出题’,政府‘答题’。未来,政府要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主动发现、预判问题,实现‘未卜先知’,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这将极大提升治理效能和市民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此外,全会强调,要全面加强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全域绿化彩化立体化,加快建设花园城市。“这是首次在未来五年的谋划中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生态新愿景。”李志起指出,这超越了简单的“绿化”概念,是北京城市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它意味着北京将不再满足于有绿植,而是要构建一个多维、多彩、高质感的绿色空间体系,让城市本身成为一个大花园,显著提升其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生态魅力与宜居水平。”
针对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目标,李志起表示,该进程已进入“深化攻坚”阶段,关键在于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全域融合赋能。作为底层驱动力的人工智能,其精神无处不在,是催生新质生产力、实现智慧治理的关键工具,预计后续将有重磅实施方案出台。
他表示,未来北京“十五五”规划的出台和落地,不仅将定义首都的未来,更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一个鲜活的“北京样本”。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白爽 校对 贾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