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11月7日,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召开会议,一场持续约15分钟的质询环节意外掀起轩然大波。在野党代表冈田克也向首相高市早苗提出尖锐问题,随即引爆了一场涉及国家安全与外交战略的激烈争论。
![]()
面对提问,高市早苗毫不掩饰地表示,若中国大陆采取军事手段收复台湾,鉴于台湾与日本最南端岛屿之间的距离仅约100公里,这一局势极可能被东京认定为“存亡危机事态”,届时自卫队或将依据集体自卫权展开行动。
此言一出,会场顿时骚动。这并非一次普通的政策阐述,而是一次极具挑衅意味的战略宣示,不仅迅速激怒中国政府,更暴露出日本国内在对外安全战略上的深刻分歧与内在撕裂。
![]()
与其说这是日本全国意志的体现,不如视其为点燃内部矛盾的导火索——它让任何试图形成统一对外立场的努力都变得异常艰难。
在日本政坛,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随即激烈交锋。一方是以自民党内强硬派为核心的支持力量,他们普遍来自保守阵营和右翼舆论圈,认为高市的说法直面现实,强调面对区域安全压力不断上升,强化防卫能力是理所应当的选择。
![]()
但反对声浪同样强烈。前首相野田佳彦听闻后公开表达震惊,用了一个极为形象的比喻:高市的发言就像“小狗乱叫”,非但没有展现出国家实力,反而暴露了深层的战略焦虑与不安。
另一位前首相继任者鸠山由纪夫则从法理与经济双重角度予以驳斥。他明确指出,台湾事务属于中国内政范畴,日本无权干涉,并警告称,一旦因介入台海导致中日关系恶化,将对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造成毁灭性冲击,最终损害的是日本自身的利益。
![]()
日本政府随后的应对方式,恰恰映射出这种分裂状态。风波发酵数日后,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于11月10日参与高层磋商,并在次日紧急举行记者会,试图扮演“危机调解人”的角色。
他在会上反复重申,日本对华基本方针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以来始终未变,同时刻意将高市早苗的言论定性为“个人见解”,意在与其拉开距离,避免升级为官方立场。
![]()
然而,这套“灭火”策略并未奏效。当事人高市本人拒绝撤回言论,坚称其观点反映了执政团队的共同认知,使得政府的澄清显得空洞无力、前后矛盾。
在北京看来,这种做法不过是表面安抚、实则纵容的两面手法,完全无法接受。
![]()
民意层面也呈现出复杂图景:调查显示,接近五成民众承认“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存在一定风险,但与此同时,内阁整体支持率却出现明显下滑,反映出公众对于激进化路线可能引发不可控后果的普遍担忧。
任何企图在地缘政治上与中国全面对抗的姿态,都无法回避一个根本事实:日本经济的高度运转,离不开中国市场这一关键支撑点。
![]()
现实决定了决策边界——中国连续多年稳居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这一数据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商界领袖和务实派政客的脑海中。他们时刻警惕着贸易壁垒加剧、供应链断裂以及外资撤离等潜在威胁。
中方反应迅速且多层次。11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连发三问,直指核心:“日本究竟想向‘台独’势力传递什么信号?是否意图阻挠中国实现国家统一?又打算把中日关系引向何方?”
![]()
紧随其后,中国驻日使馆进一步施压,质疑日本是否正悄然迈向军国主义复活之路,并重新提起其对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历史。尤其在今年正值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此类话语承载着沉重的历史道义分量。
外交层级的交锋也在同步升级。11月13日,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被召至中国外交部,接受正式抗议,中方态度坚决、措辞严厉,毫无妥协余地。
![]()
军事方面,据台湾防务部门统计,解放军军机在11月频繁越过所谓“台海中线”,活动频率显著提升。国防部亦发出明确警告:“倘若日本胆敢插手台海事务,必将头破血流,付出惨痛代价。”
与此同时,大陆推出一系列面向台湾基层民众的惠民举措,包括简化证件办理流程、开放景区免费通行等,旨在增强两岸情感联结,削弱“台独”意识形态的社会基础。
![]()
![]()
几乎在同一时间,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的言论风波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社会的情绪波动。该外交官曾在社交媒体发布含有“切掉那脏脖子”等极端表述的内容,虽事后删除,仍引发日本舆论强烈反弹。
日方普遍认为此举严重逾越外交底线,不仅外务省紧急召见驻日大使吴江浩提出抗议,更有国会成员扬言要将薛剑列为“不受欢迎人物”,并推动驱逐程序。
![]()
![]()
尽管此事在外交礼仪层面令日本官方极为不满,但也意外促使商界精英更加警觉——一旦中日关系持续恶化,经济损失将难以估量。客观上,这反而助长了主张“以经促稳”的温和派话语权。
如果说国内政治纷争不断、经济牵制难以摆脱,那么作为安全保障基石的美日同盟本应提供清晰方向。可现实却是,来自华盛顿的信号同样模糊不清、充满张力。
![]()
高市早苗之所以敢于发表如此强硬表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美国持续推进美日安保合作深化的整体趋势。
就在她发言当天,即11月7日,美国国防部长公开将当前国际局势比作1939年的动荡前夕,并宣布启动“战时生产体制”,加快武器采购节奏,释放出强烈的备战信号。
![]()
外界普遍解读,此举表面上是为了提升盟友防御能力,实质上则是为日本鹰派的冒险言行提供间接背书,相当于递上了一根可以借力的话筒。
但仅仅三天之后,特朗普便在公开场合批评多个盟友并非“真正的朋友”,特别点名日本在经贸领域长期占美国便宜,言语间透露出不愿为其安全承担军事风险的倾向。
![]()
他的立场背后,是对中美之间刚刚达成的部分经贸缓和成果的珍惜,担心被日本的激进行为再度搅局。
美国由此展现出一种分裂姿态:五角大楼极力渲染地区紧张,鼓动盟友冲锋在前;而部分政治高层则力求规避冲突,优先保护本国经济利益。
![]()
这种“双轨叙事”令日本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高市早苗的言论,也因此被赋予了额外含义——它不仅是对中国的威慑,更是对美国承诺可靠性的一次隐秘试探:当真正的危机爆发时,华盛顿是否会兑现军事支援的诺言?
![]()
而美国目前的表现已让日本意识到,自己或许正在独自前行,身后并无坚实保障。与此同时,日本网络空间关于“乌克兰教训”的讨论日益增多,越来越多民众开始反思:西方对乌援助虽多,但仍设限不断,真正的安全终究不能寄托于他人之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