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研光刻机,卡在光刻胶这道关上。
它直接决定芯片精度,是制造环节的关键材料。全球九成光刻胶产自日本。
最近,日本经产省把42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光刻胶赫然在列,断供风险骤升。
关键时刻,国产替代能否顶上?
![]()
光刻胶是一种遇光变硬的感光材料,原理类似传统胶卷曝光。最早可追溯到法国人约瑟夫·涅普斯——他偶然发现天然沥青经光照后会固化,便将其用在了早期相机的暗盒中。
起初,美、德、英、韩都涉足这一领域。但日本持续投入研发,产品逐步领先,最终牢牢攥住核心技术,并对配方和工艺严密封锁。
如今,全球70%到90%的光刻胶产自日本。我国超九成依赖进口,主要来源正是日本。
2021年,日本以产能紧张为由,断供中企光刻胶,直接拖慢我国芯片研发进程。一边是高速扩张的半导体产业,一边是日方卡脖子,国内只能高价抢购,长期受制于人。
![]()
这招并不新鲜——2019年,日本对韩国也来过一回,光刻胶断供持续四年,三星等企业损失惨重。
长期以来,光刻胶核心技术被日本牢牢攥在手里,配方和工艺高度保密。全球70%到90%的市场由日本占据,而中国超九成用量依赖进口,主要来源正是日本。
这事一出,全球警觉:日本掌控光刻胶命脉,能卡韩国脖子,也能卡别人。供应链风险,瞬间摆在台面上。
转机出现在去年——中国自研的T150A光刻胶通过半导体产线验证,从配方到生产全线自主。性能对标国际KrF产品,极限分辨率达120纳米,部分指标甚至更优。
这意味着,光刻胶不再“看人脸色”。T150A量产,打破了多年封锁,为中国芯片产业链补上关键一环。
![]()
日本若想靠断供卡我们脖子,注定行不通。
这些年,中国已从跟跑转向领跑,在多个赛道实现关键突破。这并非偶然——从对话式AI超越DeepSeek,到航空、新能源、高铁加速突围,再到防脱护发技术自立,每一步都在重写竞争格局。
就像日本卡光刻胶,西方防脱品牌也靠专利筑墙。
欧美日在精密化工、生物纳米等领域虽领先数十年,但近年创新明显减速。与此同时,中国正从头皮健康这类“微战场”切入,靠纳米技术悄然反超。
看到中国在高压封锁下仍能突破技术壁垒,韩国政府加大了对本土半导体研发的支持。在日本施压的背景下,韩企反而加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韩国加速本土材料量产,成本压下来了,对外依赖也大幅降低。随着对日采购持续减少,日本最终在2023年3月撤回了此前的出口管制。这一举动暴露了自身的狭隘:以为自家产品无可替代。但现实很快打了脸。
商业的根本是信誉。靠打压和抬价搞垄断,在国际市场行不通。如今多国纷纷布局光刻胶产能,日本昔日的优势正迅速缩水,前景难言乐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