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南的省级行政区合并引发热议,合并完成后,省级行政区数量恰好定格在 34 个,和中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数量完全一致。这不是巧合,而是中国文化与制度影响力的一个生动体现。
![]()
在越南街头,政府工作人员身上的行政夹克早已成为标配,款式和中国的行政夹克高度契合。打开越南部分政府网站,界面布局、功能模块甚至信息分类逻辑,都能看到中国政务平台的影子。从生活场景到治理层面,中国元素在越南的渗透,早已超越简单的 “借鉴”,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潮流。
而这种影响力,早已不止于越南,正以强劲势头辐射东亚、东南亚,甚至延伸至中亚和欧洲。
![]()
韩国江陵端午祭延续着端午的核心习俗,祭祀仪式、龙舟竞渡中能清晰看到中国端午文化的基因。日本和服的形制脱胎于汉服,衣襟交叠方式、腰带设计都保留着汉服的传统韵味,就连日本茶道的冲泡流程、礼仪规范,也源自中国唐代的煎茶技艺。汉字在日韩古籍、书法艺术中的广泛使用,春节期间的团圆习俗、红包文化,都印证着东亚文化圈和中国文化的深度绑定。
新加坡把农历新年定为法定假日,春节期间的花市、年夜饭、舞龙舞狮,和中国的年俗一脉相承;泰国孔剧的服饰纹样、舞台布景融入大量中国戏曲元素,街头巷尾的中式餐馆里,云吞面、炒河粉成为当地人的日常美食;马来西亚的华文学校遍布全国,汉语教学纳入正规教育体系,甚至部分地方政府的办事流程,也借鉴了中国的便民服务模式;印尼的皮影戏中,孙悟空、嫦娥等中国神话人物频繁登场,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角色。
![]()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集市上,饺子、手擀面等源自中国的美食早已扎根,丝绸之路的千年脉络,让中式饮食文化在中亚落地生根。当地部分传统建筑的雕花工艺、庭院布局,吸纳了中式建筑的对称美学与实用理念,中医针灸、拔罐等疗法也逐渐走进中亚民众的健康管理清单。
远在欧洲,德国、法国的城市里,中医诊所数量逐年递增,针灸、中药调理成为不少人替代疗法的首选;伦敦、巴黎的武术俱乐部常年爆满,太极拳、少林功夫吸引着欧洲年轻人拜师学艺;春节期间,罗马、马德里的街头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汉服巡游、民乐表演成为城市里的亮眼风景。这些跨越国界的文化共鸣,背后是中国国力的持续提升,更是文化自信的自然流露。文化的传播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国力强盛后,文明魅力的自然辐射。
![]()
随着我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稳步增长,沉淀了五千年的文化瑰宝有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我们不刻意推销,却以自身的发展成就、包容开放的文化姿态,让世界主动靠近、借鉴、喜爱。这种影响力,源于中国文化本身的生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