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新规落地:买金要多交13%税,“小黄鱼”不能随便炒了?
近期,关于“小黄鱼”(黄金)的新规正式实施,核心是引导大家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正规渠道进行交易。这一新规到底影响多大?咱们掰开揉碎了说。
一、新规核心影响:买卖实物金条成本变高、限制变多
1. 买金条要交13%增值税:如果通过银行、正规交易所购买投资金条,依然免征增值税;但如果在金店、普通商家买金条,就得额外缴纳13%的增值税。直白说,以前花1万元买的小黄鱼不用交税,现在要多交1300元,到手价格明显变贵。
2. 卖金条必须带发票:没有发票的话,金店商家根本不敢收。因为商家卖出金条要交13%增值税,买入时必须有增值税抵扣凭证(虽为8%+5%的抵扣方式,但核心是要有抵扣依据)。没有抵扣的话,你1万元的金条卖给商家,对方可能只给你8700元——剩下的1300元要用来覆盖他卖出时的税费成本。
这两天,全国最大的黄金珠宝交易场所“水贝市场”格外冷清。要知道,这里每年黄金流水将近3000亿,盘子极大。如今冷清的核心原因就是:个人买金条要多花钱,卖金条又拿不到足额回款,自然没人愿意再轻易买卖实物金条。
不过要明确:购买金首饰不受影响(金首饰本身就需缴税);投资黄金ETF也无任何限制(不存在实物交割,不涉及新规约束)。
二、新规背后的3个核心逻辑
1. 明确定位:黄金是“用的”,不是“炒的”:这和当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逻辑一致。新规通过增加实物金条的交易成本、规范交易渠道,遏制过度炒作黄金的行为,引导黄金回归其本身的使用属性与风险储备属性。
2. 纳入监管:解决黄金“游离于金融体系外”的痛点:我们的银行卡、理财账户等资金往来都有明确记录,可追溯、可监管;但实物黄金不一样——没有编号、没有防伪标记,可切割、可变形,能做成首饰也能融化重铸,灵活度极高,根本没法统计和监管。
这种“未知数”存在极大隐患:比如富豪会把财富换成黄金,避免资产曝光;还有人会用黄金进行隐蔽交易,规避监管。而引导到正规交易所交易后,谁在什么时候买了多少、花了多少钱,卖给了谁、卖了多少,都有明确记录,便于追踪溯源,关键时刻能精准找到对应主体。当年苏联缺黄金时,就曾向民众强制征集,这也从侧面说明黄金监管的重要性。
3. 刺激消费+防范风险:避免存款“扎堆炒金”:近期黄金价格暴涨,越来越多人把银行存款取出来买黄金,不仅分流了消费资金,还暗藏市场风险。有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纸黄金”与实物黄金的比例约为133:1——也就是说,1万元价值的实物黄金,对应着133万元的纸黄金交易。一旦有1%的人要求把纸黄金兑换成实物黄金,全球实物黄金都不够用。
黄金本质是风险储备资产,核心作用是对冲汇率波动、稳固经济根基,而非全民炒作的工具。这次税收新政,正是引导大家不要过度追捧实物黄金炒作,转而参与合规的金融化黄金交易(如黄金ETF、交易所期货等)。
最后想说
黄金的可开采年限仅剩约20年,未来稀缺性可能进一步提升,这让很多人觉得它会持续上涨。但作为普通人,还是要警惕风险,别盲目跟风——新规已经明确释放“抑制炒金”的信号,过度追逐实物黄金可能面临成本升高、变现困难的问题。
你认为未来黄金价格会继续上涨,还是会下跌?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