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67岁大爷因起夜饮水导致脑中风去世,医生指出两大错误

0
分享至



夜半时分,城市已然安静。深秋的晚风透过窗户,吹到了张叔的房间。67岁的张叔怕夜间口渴,早就养成了起夜喝水的习惯。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在自己看来“养生”的小举动,却会引发一场猝不及防的健康危机。

那晚,家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张叔突发脑中风,急救赶来时人已回天乏力。很多邻里朋友难以置信,纷纷议论:“不是说多喝水好吗?怎么会变成这样?”

喝水——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说,也在做,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某些时间、某种方式,喝水反而可能暗藏风险,尤其对老年人。

事实真相,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简单。尤其是医生揭露的“2个饮水致命误区”,你身边的许多老人或许也正在犯。

到底是哪2个错误,为什么夜间喝水会诱发脑中风?又怎样才能喝对水,守住健康防线?很多细节,连子女都容易忽视。如果你或身边家人也有类似习惯,千万别大意,看完一定告诉他们!

多数人都知道,适当饮水有助于稀释血液、辅助代谢。



但对于血管弹性下降、夜间血压波动明显的中老年人来说,夜间起身喝水的风险绝不能掉以轻心。

哈佛大学2009年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人夜间突发性脑中风,约有64.8%患者在事发前1小时曾有起夜饮水、如厕等行为。为什么看似平常的“喝水”会成为导火索?

夜间人体神经系统处于半觉醒—半休眠状态,突兀地起身、行走会造成血压骤然波动,心脏及大脑调控能力本就减弱,突然大量喝水还可能引发低渗透压状态,加速血液回流至心脏,诱发脑部小血管破裂或血栓脱落。

常见的“睡前猛灌水”“夜里半睡半醒喝水”都可能导致夜间排尿增多、血压起伏与心血管负荷加重。

北京协和医院一线神经内科主任提醒,有基础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老年人,这种看似健康的饮习惯,实则无形中给血管和大脑造下隐患。

而类似张叔这样的悲剧,并非个例。2022年国家神经疾病中心最新通报中,老年人夜间突发性脑卒中构成中,起夜相关行为占比高达30.7%,尤其在秋冬更为突出。

误区一:“夜间口渴赶紧喝水”。很多老人怕“夜里脱水”,以为一醒就补点水“最养生”。

其实,夜间血液流速本就慢,大口喝水可能导致血液突然稀释,血压短时间波动,对于血管脆弱的老人反而危险系数剧增。大量临床病例显示,夜间猝发中风患者,70%以上“临睡前或夜间喝水过急”、“一下喝太多”。



误区二:“醒了就猛地坐起或下床”。夜间身体从安静状态骤然转为站立、行走,短暂供血不足非常常见。

中国卒中学会2023年指南指出:“夜间起床动作过猛,使大脑一过性缺血或血压骤升,加剧卒中风险。”而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只顾着口渴、水杯,忽视了起身节奏。张叔当晚也是起身过急,再加上喝水过快,诱发血管意外。

有据可查,更有多维临床证据支持。

2021年国内一项涵盖2513例老年患者的统计结果显示,夜间喝水方式不当、动作过快,成为突发脑卒中、高血压危象、心律失常的高危诱因之一,占全部病例的18.5%。



保持足量饮水没错,关键在于何时、如何喝。医生建议:

睡前三小时适量补水,不要憋到半夜再补。睡前2-3小时喝一小杯(100-150毫升)温水,就足够维持夜间基础代谢,既防止脱水又减少夜间频繁起夜。

夜里真口渴,少量小口慢饮。如果夜间实在觉得口干,切忌大口灌水,每小口分几次慢慢咽下,最多不超过100毫升,给身体充足的调节反应时间。

起夜先坐一会儿,动作缓慢,避免用力起身。无论喝不喝水,夜间醒来先保持坐姿数十秒,缓缓下床,让血压逐步适应,远离头晕、跌倒、脑供血失衡等风险。



高患者夜间喝水更需小心。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老人,更应谨慎,最好让子女定时提醒,饮水注意分量和速度,出现头晕、胸闷及时就医。

白天分时段多补水,夜间只“保底”。建议在白天分3-5次摄入足够水分(全日约1200-1500毫升),这样夜间通常无需频繁喝水,也能防止口渴和血液黏稠。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里子面子都丢了,森林北公布体检结果,把汪峰的体面撕个粉碎

里子面子都丢了,森林北公布体检结果,把汪峰的体面撕个粉碎

鋭娱之乐
2025-11-18 12:44:19
张博恒单杠失误瞬间一裁判鼓掌大笑遭质疑,官方回应:涉事裁判员终止比赛执裁资格

张博恒单杠失误瞬间一裁判鼓掌大笑遭质疑,官方回应:涉事裁判员终止比赛执裁资格

台州交通广播
2025-11-18 23:35:12
著名药物化学家李敏勇教授突发疾病逝世,年仅49岁

著名药物化学家李敏勇教授突发疾病逝世,年仅49岁

极目新闻
2025-11-18 09:42:29
为什么现在不提“中等收入陷阱”了

为什么现在不提“中等收入陷阱”了

深度报
2025-11-18 22:43:57
谷歌深夜炸场:Gemini 3正式发布!自ChatGPT发布以来最激动人心的事件

谷歌深夜炸场:Gemini 3正式发布!自ChatGPT发布以来最激动人心的事件

AI寒武纪
2025-11-19 01:42:12
一个电话被骗走所有积蓄!影视飓风员工讲述被骗细节……

一个电话被骗走所有积蓄!影视飓风员工讲述被骗细节……

柴狗夫斯基
2025-11-17 21:24:31
别被新闻给误导了,这才是高市早苗的真相

别被新闻给误导了,这才是高市早苗的真相

少年一白
2025-11-18 12:03:56
惹怒中国后,高市早苗又放话:要收回韩国领土,韩民称中国骂轻了

惹怒中国后,高市早苗又放话:要收回韩国领土,韩民称中国骂轻了

古事寻踪记
2025-11-18 07:18:01
江苏科技大学博导郭某涉嫌学术造假、侵占国家科研经费等被带走调查,简历多处与事实不符,校方回应:已离职

江苏科技大学博导郭某涉嫌学术造假、侵占国家科研经费等被带走调查,简历多处与事实不符,校方回应:已离职

新浪财经
2025-11-18 20:21:02
随着韩国1-0越南,熊猫杯最终积分榜:国足屈居亚军,汪士钦染红

随着韩国1-0越南,熊猫杯最终积分榜:国足屈居亚军,汪士钦染红

侃球熊弟
2025-11-18 17:26:04
不要低估日本先发制人击沉福建舰的威胁,应该学习美苏对日做法!

不要低估日本先发制人击沉福建舰的威胁,应该学习美苏对日做法!

环球策论
2025-11-19 00:10:39
深夜突发!全线大跌!

深夜突发!全线大跌!

证券时报
2025-11-19 00:15:09
牛!28岁樊振东把中国前3赢了个遍 挺进男团决赛+2天后再战王楚钦

牛!28岁樊振东把中国前3赢了个遍 挺进男团决赛+2天后再战王楚钦

风过乡
2025-11-18 21:05:04
乌克兰在前线摧毁中国制造的63式多管火箭炮

乌克兰在前线摧毁中国制造的63式多管火箭炮

桂系007
2025-11-19 03:18:49
据说,这是鹿晗被星探发现之前的状态,如果我是星探,我也找他

据说,这是鹿晗被星探发现之前的状态,如果我是星探,我也找他

可乐谈情感
2025-11-19 00:20:31
今夜,暴跌!突发,黑天鹅!

今夜,暴跌!突发,黑天鹅!

中国基金报
2025-11-19 00:16:16
极目调查|流量风口下野蛮生长的荒野求生:有人提前数月找荒山“实习”,有选手烫伤数天无人知晓

极目调查|流量风口下野蛮生长的荒野求生:有人提前数月找荒山“实习”,有选手烫伤数天无人知晓

极目新闻
2025-11-18 17:38:31
随着比利时7-0,西班牙2-2爆冷,世预赛最终积分榜:欧洲12队直通

随着比利时7-0,西班牙2-2爆冷,世预赛最终积分榜:欧洲12队直通

侃球熊弟
2025-11-19 04:37:23
帝王蟹不是螃蟹?泛滥的帝王蟹,为何说每吃一只都是在拯救世界?

帝王蟹不是螃蟹?泛滥的帝王蟹,为何说每吃一只都是在拯救世界?

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2025-10-13 10:09:58
摇晃了几下,突然爆炸!很多广东人家里都有……

摇晃了几下,突然爆炸!很多广东人家里都有……

深圳晚报
2025-11-18 21:59:44
2025-11-19 07:51:00
三毛看世界
三毛看世界
各种军事武器科普,每日更新
1716文章数 3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头条要闻

女生借款13万被恶意垒高至1260万 抵押950万房产还债

头条要闻

女生借款13万被恶意垒高至1260万 抵押950万房产还债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游戏
教育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秋天穿衣暂时没灵感?赶紧看看这27套穿搭,舒适自然又大方

魔兽世界:时光服正式开服,排队时间增加,联盟成香饽饽!

教育要闻

5个细节,看穿校长的真实水平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