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被中国大陆立案侦查的“台顽固”分子沈伯洋手持手机高调宣称:“中国大陆一直说我不能出国、出国就会被逮捕,但现在我就在德国国会的门口。”
这番挑衅表演的背后,是德国联邦议院为分裂势力提供的政治舞台,而距离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因涉台不当言论取消访华仅过去半个月。
![]()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沈伯洋事件发酵不到48小时内,中国外交部于11月14日确认,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将于11月17日访华,共同主持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
沈伯洋不仅是被重庆市公安局以“涉嫌分裂国家犯罪”立案侦查的对象,更是鼓吹“武力拒统”的“黑熊学院”创办人。 德国联邦议院此次邀请他参加所谓的“中国虚假信息作战”听证会,且官方公告中根本找不到该听证会的任何信息,暴露了这场闹剧的自导自演本质。
回顾上月的外交风波,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原定10月26日访华,却在临行前声称“德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反对武力改变台海现状”,刻意回避“反对台顽固”这一核心立场。 中方随后未安排高层会谈,德方只好以“未能安排足够会谈”为由取消行程。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已是德国短期内第二次在涉台问题上越线——11月7日,德国外交部下属机构刚资助台湾前领导人蔡英文赴柏林参加所谓“自由大会”。 这两起事件接连发生,很难用“偶然”来解释。
![]()
克林拜尔此次访华带着迫切的经济使命。他率领巴斯夫等12家德国化工企业代表,首要任务就是敲定稀土稳定供应。 数据显示,德国化工行业对中国稀土依赖度高达90%,去年就曾因供应紧张而被迫减产。 这种“一边伸手要合作,一边动手捅刀子”的矛盾做法,让德国企业界直呼“看不懂”。
事实上,中德贸易额长期稳定在2400亿欧元左右,中国连续多年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一。 大众汽车在华工厂年产量占其全球销量近三分之一,西门子在中国多个城市的地铁信号系统和电力设备中占据重要份额。
台媒披露,沈伯洋提前三天抵达德国,与美国在台协会人员反复彩排发言,连手势和语气都练习了十几遍。 更为讽刺的是,被立案侦查后,他在台立法机构连跑四趟,挨个找外事部门、陆委会寻求保护,反复询问“被抓了怎么办”“有没有办法保我”。 而他最终只得到赖清德几句空洞的“声援”,连一份实质性保护承诺都没有获得。
从中方同意克林拜尔访华的决策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两层深意:一方面展现了中方对发展中德关系的负责任态度,另一方面也向德方释放了明确信号——在涉台问题上的错误言行必须得到纠正。
德国总理默茨原计划今年年底前访华,瓦德富尔的访华本应为此铺路,却反而成为障碍。 因此,克林拜尔此行不仅是一次财金对话,更是对中德关系政治基础的重新确认。
![]()
眼下,德国政坛呈现出明显的“左右手互搏”态势:立法机构在涉台问题上不断试探红线,行政部门却急着挽救经济合作。 这种分裂状态若持续下去,必将损害德国自身的国家利益。
数据显示,不少在华德国企业已因近期外交风波被迫暂停与中方的项目谈判。 一家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原计划在外长访华时敲定与中国车企的长期供货合同,如今只能无限期搁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