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格局在2024年持续演变,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俄罗斯面临西方围堵,转向东方寻求支撑。朝鲜长期承受经济制裁,急需外部资源注入。
两国借此机会加强联系,普京于2024年6月访问平壤,签订全面战略伙伴条约,奠定合作基础。目前东北亚形势更趋多极,美国通过日韩同盟施加压力,中国则强调和平稳定,推动多边协调。
![]()
朝鲜媒体信号传输依赖卫星系统多年,早先选用中国2012年发射的中星12号,这颗卫星定位在东经87.5度,采用C波段技术,主要处理标准清晰度广播,传输容量有限,每秒兆比特级,覆盖东亚区域包括朝鲜全境。
设计寿命约15年,到2024年已显老化迹象,信号衰减频发,需要额外地面设备补偿,维护开支逐步攀升。卫星轨道稳定性虽好,但抗干扰能力一般,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易受影响,导致边境地区接收不均。
2024年6月条约签订标志两国关系升级,朝鲜评估通信需求,目光转向俄罗斯2020年发射的快车103卫星。这颗卫星位于东经96.5度,使用Ka波段,传输速率跃升至吉比特级,支持高清节目和多路数据流,容量比中星12号高出数倍。
寿命预期到2035年,集成先进数字处理模块,能自动校准信号,减少人为干预。朝鲜技术团队从2024年春季开始调研,确认快车103的波束覆盖朝鲜核心区域,强度提升15%以上,盲区显著缩小。
![]()
切换决策源于技术实用性,中星12号接近退役,2027年到期在即,继续使用风险增大。俄罗斯卫星作为新鲜选项,提供更长周期保障,设备兼容性经测试良好。
朝鲜工程师与俄方专家在莫斯科和平壤间多次对接,模拟信号链路,验证兼容问题。过程分步实施:先建立备用路径,2024年7月1日正式公告切换,地面站改造历时两周,更换数百台接收器,从传统天线升级到相控阵型,提高效率30%。
![]()
对比两颗卫星,中星12号侧重基础通信,适合早期需求,但数字化程度低,数据压缩率仅为基本水平。快车103则融入加密算法,增强安全传输,适应朝鲜加强信息防护的需要。
更新后,朝鲜广播节目从每日12小时延长到18小时,新增高清栏目,覆盖率从95%升至99%。俄罗斯还转让控制软件,朝鲜人员接受三个月培训,掌握轨道管理技巧,推动本土技术积累。
![]()
此举嵌入朝俄战略框架,条约强调互助,卫星切换作为经济层面的回应。俄罗斯提供低息贷款,资助朝鲜基础设施改造,包括卫星站扩建。相比以往中朝合作更注重贸易平衡,此次俄朝互动突出技术援助,卫星领域开启先河。朝鲜借机优化供应链,避免单一依赖,形成双源机制,提升通信韧性。
韩国情报部门称其疏远中国,但忽略技术本质。卫星选择本属主权事务,俄罗斯卫星使用让西方舆论难以借题发挥。
美国过去常指责中国未彻底执行对朝制裁,卫星绑定成攻击焦点。现切换后,此类借口弱化,中国外交更从容。俄罗斯卫星覆盖扩展到远东,便于朝俄信息互通,间接分散美国在亚太的军事焦点。
条约军事条款规定,一方遇外部威胁时另一方须援助,强化同盟属性。到2025年,朝俄在东北亚合力显现,美国需分兵日韩防御,缓解中国边境负担。中俄朝关系渐成松散三角,中国无需高调介入,即获战略缓冲。
对中国而言,此事正面效应明显。过去卫星关联易引国际质疑,现切换分散风险,中国专注自家卫星迭代,如中星系列向更高频段演进,提升全球竞争力。朝俄绑定牵制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本冲中国而来,现需应对多点威胁。中国可借机强化中俄协调,维护地区均衡。
![]()
合作从卫星延伸到能源,俄罗斯供应石油换取朝鲜劳动力,卫星切换夯实经济纽带。相比中朝商品贸易,此模式注重长期援助。地缘上,朝鲜位置敏感,俄朝联盟分散美国资源,中国获益于压力分流。
目前,朝俄签署媒体协议,朝鲜派兵1.4万参与库尔斯克排雷。图们江桥俄罗斯侧建360英尺,预计2026年通车。俄罗斯拟进口1.2万朝鲜工人组装无人机,合作全面展开。中国从中受益,战略环境改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