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至11月15日,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在福建厦门举办。这场为期5天的光影盛会,陆续开展金鸡国产电影展映、金鸡电影论坛、金鸡电影学堂、金鸡电影市场、金鸡电影创投大会、电影工作者走基层惠民活动、金鸡奖提名者表彰仪式、中国电影120周年座谈会等60余场活动。11月15日晚,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各奖项揭晓,易烊千玺凭《小小的我》摘得最佳男主角奖,宋佳凭借《好东西》获最佳女主角奖。
![]()
今年正值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不仅是一次重要的光影年鉴,更展现中国电影在新的历史起点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的蓬勃气象。
1
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揭晓
11月15日晚,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角等20个奖项揭晓,为这场光影盛会画上圆满句号。
本届金鸡奖以“主旋律拓展、艺术性创新、类型化培育”为评奖主旨。212部参评影片与最终提名名单,共同构成当下电影创作生态的鲜活切片。最终,《好东西》获最佳故事片,《志愿军:存亡之战》获评委会特别奖,陈思诚和戴墨凭借《唐探1900》获最佳导演,陈茂贤、郑纬机凭借《破·地狱》获最佳编剧。《小小的我》主演易烊千玺获最佳男主角,《好东西》主演宋佳获最佳女主角。袁富华、钟楚曦分别以《水饺皇后》和《好东西》夺得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
![]()
![]()
《小小的我》主演易烊千玺获最佳男主角,《好东西》主演宋佳获最佳女主角。
本届金鸡奖,《好东西》共获7项提名,最终摘得3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影片导演、编剧邵艺辉直言,“不敢相信能得到这么沉甸甸的荣誉。”她表示,“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慎重地对待自己写的每一个字、每一部作品,也祝愿中国电影越来越好。”
![]()
《好东西》获最佳故事片
继《志愿军:雄兵出击》后,《志愿军》系列第二部《志愿军:存亡之战》再次收获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该片同时获得最佳摄影、最佳录音两项技术荣誉。总制片人傅若清表示,整个系列三部影片的拍摄,是对最可爱的志愿军的致敬。
陈思诚和戴墨凭《唐探1900》首度摘下金鸡奖最佳导演奖。陈思诚说:“感谢命运把我馈赠在这个时代、这个国家和这片土地,让我可以用无数个电影梦想串联我的整个人生的梦想。”他特别用新片《10间敢死队》的一句台词作为结束语:“我爱电影,因为在这里面,我们永远是活着的,电影里的我们是不朽的。”
24岁的易烊千玺凭借《小小的我》中刘春和一角,成为金鸡奖史上最年轻的最佳男主角获得者。他表示,“未来道阻且长,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作品,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尊重。”
宋佳凭《好东西》摘得最佳女主角奖,这也是她继2013年《萧红》后,第二次获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她说:“我特别想感恩我遇到的每一个角色,还有每一个和我合作过的创作伙伴和老师,是你们成就了我,塑造了我,也谢谢所有观众愿意走进影院,和我们在一起。”
2
金鸡电影论坛聚焦“电影与新质生产力”
本届电影节精心策划金鸡·鼓浪屿论坛、学术论坛、编导演论坛等内容丰富、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论坛活动,邀请资深电影人展开深度对话,探讨中国电影热点话题与发展机遇。
主论坛金鸡·鼓浪屿论坛以“电影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如何加快电影产业与新兴科技深度融合,让技术之“新”赋能艺术之“质”,让创新成果更有力地服务于“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
![]()
如今,虚拟拍摄、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已深度融入电影创作全流程。墨境天合无锡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视效导演魏明表示,虚拟拍摄与人工智能已从工具升级为全流程赋能的核心力量,实现制作效率的全面提升。在他看来,虚拟拍摄不仅实时呈现场景效果,更推动跨地域协同创作,人工智能正深入剧本分析、镜头优化与特效生成等环节,重塑人机协同模式。
北京电影学院智能影像工程学院院长陈军谈到,AIGC技术颠覆传统线性制作模式,推动电影从创意直接走向成片。他还表示,“真人共情不可替代”,未来将形成人机协同的表演体系。
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现象级作品,促进“电影+科技”的深度融合;《刺杀小说家2》视觉奇观加码,故事在现实和虚拟世界同时展开,奇妙交汇。这些作品正是数字技术赋能创作的生动例证。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让我们再次见证电影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能量。”导演、编剧,厦门大学电影学院院长黄建新表示,纵观电影史,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直到这一次AI扑面而来,每一次变革都使电影获得新生。黄建新建议电影人,“要拥抱AI,也要警惕变成AI;要保持人的敏感度、好奇心,不断开发作为人类独有的创造力。”他认为,“在片场瞬间迸发的灵感,比掌握新技术更重要。”
“过去拍摄一部星际大片,资金、技术等都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在今天,用AI生成概念图、用虚拟场景拍摄,使过去的不可能成为可能。”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隽认为,电影制作因新技术而引擎更强劲,虚拟制作、云端协作等技术重构电影创作的边界和方式;未来电影制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是否拥有更开放、更智慧、更发达的数字创作生态和技术。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把单打独斗的行业变成团队协作生态。”“哪吒”系列动画电影视效导演、总监石超群表示,《哪吒之魔童闹海》集结全国多家团队协同创作,堪称国产动画团队工业化能力的全面检验。“如今,我们已经能从容调度全国138个团队4000多人参与制作,这标志着一个成熟的工业生态已经形成。”
3
市场活动探讨中国电影海外传播
2025年,在《哪吒之魔童闹海》《南京照相馆》等优秀影片带动下,全球影坛掀起强劲的“中国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0日,2025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合计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2025年国内票房排名前20位的国产影片中,有15部实现海外上映。电影,正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
今年,金鸡电影市场首次举办金鸡国际圆桌对话,邀请国际电影节总监、选片人、国际电影基金会代表等,为中国电影“出海”梳理合作渠道,深入探讨电影项目从概念构思到实现商业回报的全流程,促进国际电影人交流与合作。
![]()
首场对话围绕“从提案到收益:投资、政策红利与全球市场”展开,三位国际嘉宾分享国际制片项目在融资、税收政策、发行与销售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对于影视项目来说,如何获得资金是重要的前置步骤。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税收激励的方式,吸引国际合拍制作。深耕中国市场近20年的资深制片人娜塔莎·德维莱尔,介绍法国国家电影中心(CNC)的运作方式。CNC下设的全球电影中心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国际合拍项目,是法国与国际合拍项目的核心枢纽和服务中心。
西班牙The Slate电影基金负责人佩德罗·巴巴迪略介绍西班牙充满吸引力的政策条件,“未来,我们想通过合拍电影,与中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互动联系。”电影基金管理人与制片人迈克尔·奥雷特带来融资经验分享——通过整合全球资金与税收政策资源,构建多元化融资途径。
三位嘉宾还探讨了合拍项目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娜塔莎认为,导演的文化背景往往决定影片的市场定位,进而影响融资结构和发行策略。在她看来,纪录片和动画因文化适配性更高,更易于跨国合作。在资金回收方面,迈克尔·奥雷特强调不应过度依赖票房,而需拓展流媒体、版权预售等多渠道回收方式。
第二场对话以“为何是他们?解码华语作品叩开国际影坛大门的策略”为主题,柏林电影节华语选片人王庆锵与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亚洲区选片人林清心,分享国际电影节选片流程,以及华语电影在当下的国际化机遇。
围绕什么是“好电影”,以及电影节选片标准,王庆锵和林清心表示,好电影无固定公式,但需具备强烈的作者性、鲜明的电影语言与情感真实性。对于影片选题,王庆锵和林清心一致认为,国际电影节更看重作者性与艺术完成度,而非题材本身。他们鼓励创作者回归电影、真诚表达。
![]()
本届电影节还举办多场金鸡电影学堂。匈牙利大师级导演伊尔蒂科·茵叶蒂携新作《寂静的朋友》与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展开对话;日本知名电影制作人川村元气,携新作《8号出口》来到金鸡电影学堂,讲述他如何缔造《你的名字。》《天气之子》等作品。此外,金鸡XR影展、金鸡·创投科幻片单元、金鸡手机电影计划、5G数智新时代元宇宙发展研讨活动等系列活动陆续展开,聚焦电影科技的不同维度,推动科技与电影的深度融合。
中国影协联合灯塔研究院发布报告
今年观影人数创2020年以来新高
11月13日,在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鼓浪屿论坛上,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大麦娱乐灯塔研究院共同发布《2025中国电影市场及观众变化趋势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10月,2025全年票房已超过2024全年,位列2020年以来年度票房第二高点;预估今年中国电影市场观影人数为5.13 亿,创2020年以来新高。
类型表现方面,动画电影表现突出,《哪吒之魔童闹海》以现象级表现拉升大盘。灯塔研究院线上调研显示,《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火热不仅提升观众对动画电影的偏好程度,其引发的观影热情更持续外溢至其他影片。调研数据显示,超四成观众受该片影响,对其他电影信息的关注度有所增加。
《报告》显示,电影观众画像正在发生变化。购票用户画像愈发向女性、年长人群,以及下沉市场倾斜。男性、年轻人群,以及高线市场存在拓展空间。同时,观众愈发清晰自己的观影偏好。灯塔研究院线上调研显示:男性偏好科幻、动作、犯罪、战争题材;女性偏爱剧情片和爱情片;年轻人群喜爱犯罪片,年长人群则更青睐科幻、奇幻、战争电影。
结合《F1:狂飙飞车》《戏台》《罗小黑战记2》《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等垂类影片的商业成功,《报告》分析认为,“深耕类型化培育,聚焦细分人群、细分题材的中腰部影片或将拥有更多市场机会。”
灯塔研究院针对电影观众影院观影动机的调研显示,电影观众既要好题材好故事,又要视听刺激,还要情感共鸣。观影决策向高口碑影片倾斜,评分低及评价差是最直接的观影阻碍。因此,高口碑高分影片在票房走势上呈现的边际长尾效应更强。
《报告》认为,面向未来,电影创作的方向愈发清晰:视听必须“震撼”,类型必须“够味”,情感必须“够劲”。唯有如此,中国电影从业者才能以影院不可替代的沉浸体验赢得观众。中国电影的下一程,不在于追赶票房峰值,而在于以优质内容供给持续赢得观众信任。
![]()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