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在世上最恨的人,恐怕不是跟他对骂的汪小菲,也不是说他是舔狗的孙一宁,而是画面里这个年纪跟他爸差不多大的干瘦老头。这个叫单伟健的人是资本猎手,太盟的老大,他背后的国际财团利用了王健林对赌上市的失败,拿下了万达商管的多数控制权,让王思聪“大不了回家接班”的退路变得几乎不再可能。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万达究竟是如何被王健林一步一步“输给”别人的。
我们在上节讲过,王健林通过断臂求生,度过了2017年因为海外并购而引发的监管危机。如果万达继续降低负债、减少杠杆,那就会安然度过接下来的口罩三年和地产下行期。但可惜的是,在王健林的心里有一个心结,自始至终挥之不去,那就是上市。
万达其实早在2014年就在港交所上市了,募集了288亿港元,是当年全球最大的IPO之一,市值也一度摸到2160亿港元这么高。但由于港交所对地产股比较“歧视”,万达上市之后股价一直比较低迷,王健林对此并不满意。那当时哪里的估值比较贵呢?自然是内地的A股了。于是,王健林就吃着港股碗里的,看着大A锅里的,在2016年9月,也就是万达港股上市还不到两年的时间点,他就向港交所提交了私有化的申请,准备把公司退市,重新上A股。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私有化就是上市公司从交易所退市,通常需要用远高于股价的价格从股民手里把这些股票买回来。万达当时在港股股价一度跌到了31块钱左右,但给到股民的私有化价格是52块8港币,股民一听,肯定是举双手欢迎,于是私有化这个事儿就很顺利地完成了。但问题来了,万达回购股份的价格比上市募资的价格还贵了10%,等于万达在港股上市花了很多审计费、保荐费,不但要把募的钱还回去,还倒亏了10%,是实打实的赔本买卖。
但这笔钱,其实万达是能够掏得起的,可王健林毕竟是做地产起家,精通“空手套白狼”,他找了一堆投资者,让这些人出私有化的钱,并跟他们保证两年之内重返A股。如果做不到,王健林就会自己掏300多亿港币连本带息地回购。而对这些出钱的投资者来说,回A股让更愿意给地产股高估值的投资者接盘,自己也能够赚得盆满钵满,这属于是“西门庆娶了卡戴珊,你情我愿”。
但想法美好,现实却很骨感。万达在港股退市后不久,就发生了监管叫停海外并购的重大事件,万达断臂求生,重新上A股无疑是痴人说梦了。上不了市,王健林急了,因为这些股东里有隐秘的江湖大佬,有俯瞰人间的“神仙”,还有一同打天下的手足,这笔账王健林不能赖,更不敢赖。
好在老王朋友多,江湖上都认他是好大哥,于是在2018年1月,腾讯、苏宁、京东、融创四家公司站了出来,联手掏了340个亿接盘了这些投资人的股份,并签下了新的对赌协议,不但把上市日期延期到了2023年,而且上市地点也不再局限于A股,重新上港股也可以,算是给足了老王面子。
其实,在这个时候,如果王健林能够摒弃掉所谓的上市梦,慢慢用自己的钱把腾讯、苏宁手上的股份收回,万达虽然要勒紧几年裤腰带,但只要熬过去,万达这台超级印钞机还会继续运转。但非常可惜的是,在明确了无法在A股上市之后,王健林选择了继续折腾,而这种折腾最终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
首先,在2021年,王健林远赴珠海,引入了珠海当地国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希望国有资本的加入能够给万达上市保驾护航。事后证明,这个想法也如同纸糊一样脆弱。
其次,为了让万达彻底摘掉重资产地产商的帽子,王健林干脆来了一招拆股重组。他把万达广场一分为二,万达广场的所有权留在了大连万达,连同那一身沉重的负债;珠海万达商管则拿走了万达广场的独家经营权,轻装上阵。一句话,重资产留在老家大连扛债,轻资产塞进珠海新壳赚钱。王健林希望这家轻盈的新公司既能过监管的那一关,又能博得投资人的好印象,好让大家都顺利套现、体面退场。
对于这次重组,王健林是信心十足,上次腾讯、京东、苏宁、融创投资的钱还没有还上,他就又开一轮新的募资,这次他引进的是以太盟资本为首的22家国际机构,总共投了380个亿。当然,老规矩少不了,双方又签了一份新的对赌协议,珠海万达商管必须在2023年之前上市,否则就要连本带息地回购,多少钱呢?440个亿。
如果说之前引进的腾讯、京东都还算是体面的资本,创始人也多少敬着老王给点面子,那这次引进的太盟资本可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一条真正的国际资本大鳄。太盟董事长单伟健出生于1953年,比王健林大一岁,父亲在海关总署工作,他从小就在北京大院里长大,15岁时上山下乡,后来返回北京读大学。
改革开放之后,作为首批留学生赴美深造,师从美联储前主席耶伦,妥妥的金融名门出身。他在美国当过大学教授,也混过华尔街,是顶级的资本操盘手。最传奇的一战是在韩国金融危机时,他花5亿美金抄底收购了韩国最大的私人银行,几年后转手一卖,卖了33亿美元,这一战让他名声大噪,被韩国媒体封为“趁人之危的秃鹰”。
单伟健出版过一本书,叫做《走出戈壁》,这本书现在全网基本上已经买不到了,建议大家可以读一读电子版。反正我看完之后就一个感觉,就是这哥们儿的确是个狠人。王健林引进这样的狠人,并签下足以让他丢掉万达控制权的对赌协议,只能说王健林的心实在是大。这种“心大”,我在王思聪当年给熊猫TV签个人连带协议的时候也隐约见过,可以说是有其子必有其父,有其父必有其子。
而不出意外的是,意外继续在万达身上发生了。2021年珠海万达商管成立之后,连续四次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但毫无疑问都石沉大海、不了了之,具体原因我相信王健林肯定是心知肚明。
而时间来到2023年,万达的新对赌协议又到期了,经历了口罩三年和地产的垮塌,万达显然还不起对赌承诺的440个亿,无奈之下,王健林只能选择跟投资人谈判。而不出意外的,原本扮演白衣骑士的太盟这次终于露出了獠牙。
2024年12月,经过艰难的谈判,王健林被迫签署了新的协议,万达集团在万达商管的持股比例降低到了40%,而单伟健背后的国际财团持股上升到了60%,顺利拿下了万达商管的控制权,其中太盟的持股达到了30%,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这可是一笔超级划算的买卖。当初孙宏斌等人花了600个亿,只拿下了13座万达城和77家酒店,而且被挂在了山顶上;而现在太盟用更便宜的价格拿了万达帝国最核心的宝藏——一家管理500多个万达广场,年营收500多个亿,净利润每年接近100个亿的企业。
2024年,在双方签订协议的现场,王健林和单伟健都没有签名。不来是对的,要是来了,签字的一方肯定是难掩泪水,另一方则可能会憋不住狂喜,这个发布会还能开得下去吗?而一度被誉为万达真正接班人的核心高管张霖,也在今年2月份选择辞去了万达总裁的职务,离开了失意的王健林。
但王健林的“债”还远没有到头。到了2024年,昔日那些并肩作战的老伙伴,苏宁、融创、永辉、银泰一个个都上门来要钱,倒也不是他们落井下石,而是这些巨头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只能伸手跟大哥要账,甚至不惜告上法庭,对簿公堂。为了还这些老兄弟们的债,王健林在2025年开始甩卖万达广场的业主权了,而您猜怎么着?最大的买家又是那个仿佛有无限资金的太盟资本。
马云曾经说过,“90后是很难骗的”,现在骗王健林这样的人容易。马云这个人虽然喜欢嘴炮,但看人还挺准的。现在的90后、00后,一不进电影院了,二不爱逛商场了,三不愿意买房了,的确是越来越难“骗”,这种“难骗”显然在不断地冲击王健林和万达的生意。
而“骗王健林容易”这句话,恐怕王健林自己也都同意,因为在万达上市的这件事情上,那些承诺能上市的投行掮客在骗他,那些想搭车割韭菜的投资人也在骗他,那些试图吃掉万达的资本还在骗他,但骗王健林最多的恰恰就是王健林自己,是他自己对上市的执念葬送了万达的控制权。
现在回过头来看,万达在2016年要是没有选择私有化,没有想着回A股吃一波估值的差价,万达就不会有现在这样匆匆忙忙、连滚带爬的悲惨局面。而令人感慨的是,在万达苦求上市未果的同时,那些稍微跟科技沾点边儿的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登陆上交所、深交所和港交所,而那些能够解决“卡脖子”难题的硬科技公司更是时代的宠儿,要钱有钱,要地有地,要政策有政策,想上市就上市,想融钱就融钱。
因此,王健林输给了自己,也输给了时代,输给了“长江后浪推前浪”,输给了“一代新王换旧王”。时代像一座五指山,重重地压在王健林身上,命运给这个蝉联中国首富最多的人来了一记“如来神掌”。
王健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在逆风之中,不应该有太顽固的执念,尤其是那种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千万不要层层加杠杆,把自己推到悬崖边上。我们普通人没有万达这么大的家业需要操心,但无论是买房还是消费,还是婚姻,或是其他事,选择在经济下行的周期,一定要学会留有余力,适可而止,要鼓励自己,但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过自己。我们永远无法决定时代的走向,但我们永远可以先做到管好自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