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11月份,大盘指数围绕4000点展开反复拉锯,核心原因在于市场进入三大“真空期”,无论向上突破还是向下调整,均缺乏强劲驱动力。
从时间节点来看,10月底所有上市公司已全部完成三季报披露工作。在三季报披露周期(如10月份),部分公司会发布业绩预增公告,业绩不及预期的企业也可能提前暴露风险并引发市场反应;而截至10月底,所有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已完全明朗,基本面层面的核心变量暂时消失。
对机构而言,11月份是结合三季报数据、行业发展趋势及国家政策导向进行密集调仓的关键过渡期。
对于业绩符合预期的标的,由于前期累计涨幅较高,机构可能选择落袋为安;若业绩不及预期,市场易出现抛售行为;若业绩远超预期,则不排除11月仍有行情强化的可能。
总体来看,11月是机构基于三季报进行调仓换仓的重要过渡阶段,这直接导致板块轮动速度加快。
预计机构博弈完成后,11月底有望形成市场新主线,在此之前,市场更多呈现板块轮动特征,而非大盘指数的趋势性涨跌。这一现象与业绩披露节奏密切相关——11月是上市公司业绩披露最清淡的月份,下一次业绩披露节点将在次年1月(业绩预告)及4月(年报集中披露),因此11月市场确实缺乏明确的业绩线线索。
一、政策真空期:重大部署阶段性缺位
政策层面同样进入阶段性真空。10月底前,二十届四中全会已召开,“十五五”规划相关推进部署也已落地,进入11月后,国家层面缺乏重大政策落地及规划披露动作。
从政策周期来看,12月将迎来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关键会议,届时会对次年工作进行全面规划,政策对市场的驱动作用预计将再度活跃;而11月因缺乏国家级重大会议及政策部署,政策驱动型行情的支撑力明显减弱。
二、外围环境真空期:扰动因素阶段性缓解
外围环境扰动也进入阶段性真空。回顾2025年年初以来,外部环境变化始终是影响市场方向性选择的重要变量,但10月底以来,核心扰动因素均已落地:先是10月25日至26日中美经贸团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达成基本共识,随后10月30日中美元首在韩国釜山成功会晤,对未来一年中美经贸框架性安排达成一致。
尽管特朗普政府存在政策反复的可能性,中美长期博弈仍将持续,但短期来看,11月中美经贸关系大概率保持稳定。
除中美经贸博弈外,美联储货币政策也是重要外围变量。北京时间10月30日凌晨,美联储已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是继9月后连续第二次降息,且明确12月才会召开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因此11月属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真空期。
历史经验表明,市场趋势性上涨通常需要基本面(业绩)、政策或外围环境三大因素之一的驱动。
而11月这三大核心驱动力均进入阶段性“静默期”,使得市场陷入横盘整理与观望状态,反映在指数上便是围绕4000点反复拉锯——既缺乏向上突破的动能,又存在一定的下方支撑,这正是当前市场的核心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任何内容均来源于市场公开信息,仅供您参考与学习观摩,该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产品的购买、抛售或持有的建议,不作为您做出可投资的依据,您应自主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与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