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奖闭幕了,掌声之后是一片质疑声,焦点都指向了评委主任张艺谋。我看完颁奖礼,心里那股复杂劲儿甭提了——既有对老牌导演成绩的敬畏,也有对这届评选公信力的失望。到底是巧合,还是“内部循环”在悄悄运作?我把现场、人物、细节都捋一遍,和大家说说我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
就在颁奖夜,几个奖项的结果直接把舆论往张艺谋这边推。影后给了宋佳,很多人直言她在《好东西》里的表演“看着平平”,没到能拿影后的档次;没拿奖的咏梅被很多观众点名更适合这个位置。最佳导演给了陈思诚,拿的是《唐探1900》——观众普遍把这片当贺岁片看热闹,领不出太多艺术分。票房、立意、口碑上,很多影片都被《哪吒2》远远甩在后面,结果它只拿了美术类一个奖,这就更让人不服气。最让圈内外炸开锅的,是影帝影后分别是易烊千玺和宋佳,而这俩人又恰好是张艺谋下一部片子《惊蛰无声》的男女主角——这点大家注意力全来了。
![]()
我回看颁奖台的镜头,能看到很多微妙动作。钟楚曦拿了最佳女配,网友普遍表示“演过的电影叫不上来”;拍照环节中,她甚至挤到了影帝影后的中间,那一幕被不少人解读为“争C位”。评委席上,参与评选的几位成员和张艺谋的合作史都不算短——张译、霍廷霄、赵小丁这些名字,几乎都能找到和张导合作的痕迹。观众的第一反应是:这届评委阵容和获奖名单的重合度有点高。有人评论说:“要拿奖,还是得靠大导演的光环。”这话听着刺耳,但又有一定逻辑味儿。
![]()
弹幕和评论区炸得厉害,关键词都差不多:德不配位、不实至名归、互相包场、互相颁奖、内部循环……这些词不是空穴来风,很多人一拍脑门就把“张导墓头罩彩”的故事串起来。有人还翻出赵丽颖那会儿的例子,说她一和张艺谋搭上关系,奖运就顺了——拿《第二十条》那次的奖项作为佐证。我要强调的是,这些都是公众舆论和网友观察得出的线索,暂无相关信息表明有明确的违规操作或幕后指令,真实动因有待权威发布来说明。
![]()
说实话,我对张艺谋的私人生活有过很多听闻,但过去这些并没有压垮他的艺坛地位。原因很简单:作品厚重,观众愿意为作品买单。他早年的《红高粱》《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有奥运开幕式的掌舵,都给了他巨大的公信力。这回的情绪反弹,主要不是针对他的艺术贡献,而是针对“人情与权力能否影响评奖”的怀疑。观众对评委的独立性要求变了;以前只看作品就够,现在观众还要看过程透明、规则清楚。
![]()
我不想把话说得太激烈,先说三条我觉得能缓和这类争议的方案:
![]()
![]()
我个人情绪上偏中立,有点惋惜也有点担忧。惋惜的是一个用作品积累起来的光环,竟被一场颁奖礼的争议打了点折;担忧的是,如果公众感知继续往“内部循环”走,整个行业的评分公信力会受损,好的作品和新人可能被埋没。这对电影生态没好处。
我也想说明一句,没有确凿证据前,我们别急着下结论。就像看电影,先把片子看懂了再评论,评奖也要把流程弄清了再说“内定”或“造势”。有些线索耐人寻味,有些只不过是恰巧的重合,最终答案,还是得等权威方或当事人来说明。
![]()
结尾抛个问题给大家:你觉得电影奖项的权威性,应该靠什么来守住?评审公开透明能解决多少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把你的角度和看法丢出来,我们一起聊聊这届金鸡到底值不值那几个标签。
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