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证客户成纱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降低精梳落棉率,生产出能够满足客户质量要求的纱线,寻求合理的经济的精梳落棉率是精梳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1
温湿度的控制
不同的温湿度对棉纤维加工影响较大,当温湿度较低时,空气中实际含有水蒸气的含量较低,空气干燥,纤维脆弱,加工过程容易发生断裂损伤,易产生静电,飞花增多,生活难做,表现在梳棉工序生条中短绒率急剧增加,致使精梳落棉率发生剧烈波动,笔者在不同的温湿度状态下经过反复测试表明,当温湿度较低时,对精梳落棉率较正常状态下增加1-1.5个百分点,而温湿度的控制也不能太高,因为空气过于湿润时,则清除棉结杂质的效果降低,精梳工序温湿度的调节,不能片面追求温湿度指标,仅为温湿度指标而调节,有时会被其假象所迷惑,要结合生产的实际效果来掌握,当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低时,其含湿量不一定低,温度与含湿量没有任何联系,他们代表着空气的两个独立参数。
在高温高湿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原料回潮率较高,适当提高温度,可降低相对湿度。在纺纱过程中应控制半制品的回潮率,从生条到精梳工序逐步降低,使精梳过程处于放湿状态,这样既有利于精梳生产还可减少落棉率的波动又稳定了成纱质量。当空气中水蒸气量过高时,大幅度提高温度,尽管可明显降低相对湿度,但在i-d图上仍在等含湿量线上变化,精梳生产仍然不能正常生产的同时精梳机的除杂效率也不好,精梳落棉率的波动较大,因此高温高湿季节安装一套去湿机设备,提高精梳间的去湿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
工艺上机管理
精梳条单纤维化的基础仍在生条,梳得好才能纺得好,因此不断优化梳理隔距/锡林、盖板、刺棍速度等工艺参数,寻求锡林、刺棍的速度、速比的最佳结合点,确保有效纤维的利用,减少纤维损伤,控制好梳棉落棉率。做好精梳机准备工序工艺的研究工作。同时进行高密度密顶梳、高密度锡林使用、缩短关键器材的使用周期工艺的研究工作,提高精梳条单纤维化的程度,降低精梳落棉率。
3
精梳梳理元件管理
3.1 精梳机梳理元件的优化配置
精梳排除短绒、棉结杂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精梳机梳理元件的梳理效能,而提高精梳和锡林梳理度、锡林针齿角度,前后区齿条密度排列的优化配置,是提高精梳成纱质量降低精梳落棉率的有效保证。
3.1.1 大角度超大角度梳理面锡林的应用
提高精梳机梳理效果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增加锡林梳理面积,齿面角为90°的锡林对进一步大幅度提高质量,成纱质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采用大角度或超大角度锡林,是提高精梳机梳理度,改善精梳成纱质量的重大途径。采用齿面角为110°、130°的锡林其梳理区面积可增加24.4%、44.5%,瑞士格拉夫公司研发精梳锡林不仅仅是考虑锡林的密度,更重要的是考虑优化针齿的角度、针齿密度的排列,齿面角为110°的PRIMACOMB系列锡林5028、5030锡林的总梳理点分别为3.8万点和4.2万点,而由格拉夫与立达公司共同研发的齿面角为130°只适用E80型精梳机的Ri-O-Comb 系列精梳锡林i700型最大梳理点可达4.7万点。实践证明采用大角度在相同产能和落棉率下可获得更好的质量,相同质量和落棉率下可获较高的产能,在相同质量和产能下落棉率降低。
3.1.2 锡林齿条密度的优化排列
嵌入式锯齿整体锡林具有较强的适纺性能被广泛地得到应用,为确保锡林发挥最大的梳理效能,在有限的锡林梳理区间内合理配置、适当增加前梳理区的齿条密度,加强前区齿条穿刺、抓取、开松粗梳效能,同时也避免前区过密的齿条排列反而降低粗梳区的梳理效能,导致精梳机在高速状态下输出棉网出现破边破洞现象,如德国施尔公司优化了针齿的角度、针齿密度的排列,如齿面角为90°的90系列精梳锡林前两组齿条密度均为25齿/cm2、62齿/cm2,通过改变后区的齿条密度来增加梳理点,该系列锡林最大梳理点仅为30305点,而新研发的96系列锡林的前两组齿条密度分别为53齿/cm2、88齿/cm2,最大梳理点可达38980点。掌握好梳理的梯度配置的同时适当增加后区的齿条密度以达到清除更小的棉结,有利于纤维的单根化程度,提高小棉结、短绒的清除效能,采用相同的落棉率时成纱质量水平将显著提高。
3.1.3 精梳锡林齿条锐度退化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精梳梳理元件生产商为迎合增加锡林总梳理点的需求,锡林齿条密度的加工愈来愈大,总梳理点数愈来愈高,齿片也愈来愈薄,齿片强度降低,梳理元件生产商,在梳理元件的材质的选择、工艺的优化、表面光洁度的处理做了不懈的努力,但仍然不能解决高效能精梳机高产高速与锡林齿条锐度退化周期缩短的矛盾,这是因为采用变速锡林梳理的高效能精梳机其梳理全过程梳理瞬时线速度加快了(1.38~2.2倍),以500钳次/分的车速为例,实际上梳理速度相当于恒速精梳锡林梳理500钳次/分*(1.38~2.2)=(690钳次/分一1100钳次/分)的速度,在如此高的梳理速度下加剧了和缩短了精梳锡林齿条锐度退化周期。
在嵌入式锯齿整体锡林发生锡林嵌花时,通常是齿面角为900五分割锡林嵌花发生第一组和第三组、齿面角为90° 4分割锡林嵌花通常发生在锡林齿条的第2组,用60倍放大镜观察显示应该是该组嵌花齿条的第一排齿片已经损伤,若是因锡林齿条损伤而引起的嵌花,采取其他技术措施如调节毛刷插入锡林深度。提高毛刷速度、提高毛刷清洁时间等均不能解决嵌花问题,只有拆卸旧齿条,更换新齿条。一旦锡林齿条锐度退化或因齿条齿片损伤而引起的锡林嵌花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是较大的,其表现在相同的落棉隔距、锡林梳理隔距的情况下,落棉率下降1~1.5个百分点,精梳条棉结及精梳条的短绒率增加,成纱质量急剧恶化。如表1所示:我们在1,其中11,出现严重嵌花现象,而1,品种为:NE65/1 G88,在精梳落棉率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快速试纺,试纺结果表明其成纱质量差异极大,试验结果参见1表如下:
表1 落棉率相同锡林新旧对比
![]()
3.2 辩证的看待精梳机的锡林梳理隔距
德国施尔锡林齿片的材质为合金钢,齿片具有较高的锐度、硬度和光洁度,如用在E62型机上的S+U VARIO-COMB 1295锡林的前区、最紧点以及中后区的梳理隔距分别为0.45mm、0.3mm和0.4mm左右,已完全能够满足锡林对须丛的精细化的梳理,具有极高的精细化梳理须丛形成单纤维化程度的效果,若缩小该型号锡林的梳理隔距,反而会加剧纤维的损伤、致使精梳条的短绒率、落棉率的增加,而国产的锦峰锡林,尽管齿片的材质采用进口钢带,但其齿片的齿形、材质,热处理工艺有待进一步的完善,齿片的锐度、硬度与进口锡林仍有一定差距,对纤维的穿刺、开松以及排除棉结、短绒的能力均略差一些。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整锡林梳理隔距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缩小国产锦峰锡林的梳理隔距,如前区为0.3~~0.35,最紧点为0.2mm后区为0.25mm,并控制缩小各梳理隔距的眼差,科学管理好梳理元件,在梳理落棉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地改善细纱的成纱质量,表现在细纱成纱km+200%棉结降幅可达20%以上,实际就是等于降低了精梳落棉率。
表2 相同锡林齿数不同梳理隔距对比
![]()
试验方案3 品种NE60 车速350嵌次/分
表3 不同锡林齿数对比
![]()
从表3的试验结果表明:千米140%棉结降幅达48.9% ,千米 200% 棉结降幅达57.4% ,这里除了更换一、二、三组锡林齿条的因素、增加前梳理区齿条密度的因素外还与缩小锡林梳理隔距的调整因素有关。
另外从表2、表3显示的AFIS棉结短绒的试验数据变化不大,甚至无差异,但其成纱质量指标的变化极大,这表明经精梳机梳理后,精梳条单纤维化程度得到极大提高。
4
落棉率的控制
4.1 落棉率的控制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精梳落棉率与成纱质量指标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精梳落棉率的增加,精梳条短绒率的降低,成纱质量的改善幅度较大,而落棉率增加到一定程度,精梳条的短绒率降幅趋于平缓,即使再增加落棉率,精梳条中短绒率的排除率极小,成纱质量的改善幅度也不大。
4.2 根据客户的质量要求调控落棉率
首先要准确了解客户对产品的质量指标的要求,通过成纱质量的快速试验来确定低限度的精梳落棉率,生产出满足客户所需的质量纱线,从而降低成本,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1)一个新品种上机前,可使用2个以上的落棉率调节方案,进行成纱质量快速试纺的试验,从当天下午的成纱质量快速试验结果中优选出最经济的低落棉率纺纱操作方案。
(2)成纱质量的日报表,只是反映出10天以前的前纺工序的质量情况,可有针对性的定期做某一品种的成纱质量的快速试纺,掌控当前半成品工序的实际质量状态,及时进行相应调节,我们经过多次的快速试纺的试验数据表明:精梳落棉率增减0.5个百分点,对成纱质量影响较小,也为适当掌控精梳落棉率提供了依据。
(3)精梳机对落棉率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当落棉率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时,一定是上游工序出现了异常,譬如:原料中的短绒率含量或原料的回潮率出现了波动,清花、梳棉工序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工艺调整、室外天气环境突发性剧变以及温湿度的异常波动等因素,不要轻率匆忙地调节精梳落棉率,应及时做AFIS测试仪检测,以静制动、查明原因,再做相应调整,避免成纱质量的波动。同时可建立清梳工序、精梳工序、实验室、生产部、各部门工人技师、工艺工程师四位一体的事态应急信息反馈沟通网络,相互及时沟通信息,共同解决棘手的难题
(4)每周两次以上的落棉率试验的自查,掌控落棉率波动的变化曲线,通常情况下周一落棉率波动较大,是否因周六的倒班致使原料的回潮率发生变化有关?有待进一步验证,可否设立原料的预湿处理间,对原料进行预加湿处理,以减少在清梳加工过程中因原料回潮率过小导致纤维韧性差而增加损伤纤维的几率。
(5)进行予并条机、精梳机、适当放大罗拉的隔距、后区牵伸倍数的正交试验,寻求降低棉条棉结、短绒率的最佳工艺参数。因为小的牵伸罗拉隔距虽能获得特别好的条干CV%值水平,但绝不是最好的纱线值,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有可能损伤长纤维,增加精梳条短绒含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精梳落棉率,加大了成纱质量变异。
(6)严格执行各工序定台供应制度、精梳大小卷合理搭配制度、机前缺条补条制度,增加清洁顶梳嵌花的操作次数,缩小精梳机落棉率的台差、眼差,以减少成纱的质量变异。
5
结 语
(1)精梳工序温湿度的调节,不能片面追求温湿度指标,仅为温湿度指标而调节,有时会被其假象所迷惑,要结合生产的实际效果来掌握,当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低时,其含湿量不一定低,温度与含湿量没有任何联系,他们代表着空气的两个独立参数。在不影响除杂效率的前提下保持原料一定的回潮率、适宜的温湿度,从生条到精梳工序逐步降低,使精梳过程处于放湿状态,这样既有利于精梳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纤维损伤,还可减少落棉率的波动又稳定了成纱质量。
(2)精梳排除短绒,棉结杂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精梳机梳理元件的梳理效能,而提高精梳和锡林梳理度、锡林针齿角度,前后区齿条密度排列的优化配置,是提高精梳成纱质量降低精梳落棉率的有效保证。
(3)一旦锡林齿条锐度退化或因齿条齿片损伤而引起的锡林嵌花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是较大的,其表现在相同的落棉隔距、锡林梳理隔距的情况下,落棉率下降1~1.5个百分点,精梳条棉结及精梳条的短绒率增加,成纱质量急剧恶化。
(4)适当缩小国产锦峰锡林的梳理隔距,如前区为0.3~~0.35,最紧点为0.2mm后区为0.25mm,并控制缩小各梳理隔距的眼差,科学管理好梳理元件,在梳理落棉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地改善细纱的成纱质量,表现在细纱成纱km+200%棉结降幅可达20%以上,实际就是等于降低了精梳落棉率
(5)精梳落棉率与成纱质量指标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精梳落棉率的增加,精梳条短绒率的降低,成纱质量的改善幅度较大,而落棉率增加到一定程度,精梳条的短绒率降幅趋于平缓,即使再增加落棉率,精梳条中短绒率的排除率极小,成纱质量的改善幅度也不大。根据客户的质量要求调控落棉率
(6)科学树立对产品质量定位的观点,Uster公报5%水平的产品固然好,但价格高,Uster公报95%水平的产品有很强的价格竞争优势,如我们生产的NE50L/C40/60产品,精梳落棉控制在14%~14.5%的范围内,仍然能够满足客户的质量标准。因此要根据客户的质量指标需求,合理配棉,在满足客户质量指标的中下限能够接受的水平,科学、合理地降低精梳落棉率,以最低的运管成本,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作者:刘允光
编辑: 中国纱线网,转载请注 明出处
想要获取更多纺织资讯和最新行情,关注公众号「纱线网newyarn」,回复「行情」,及时获取最新纺织行情;回复「加群」,邀请您加入1000个纺织群;回复「招聘」,查看最新岗位信息。
![]()
长按扫码关注中国纱线网官方唯一公众号纱线网newyarn
关注纺织热点,解读行业政策,发布企业动态。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