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日本那么小一个国家,为什么敢起灭亡中国的念头?

0
分享至

日本那么小一个国家,为什么敢起灭亡中国的念头?
戴旭说得很明白:日本虽然面积小,但是其军国主义正是抓住我们积弱麻木的这个时机,像毒蛇般发起致命一击!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国之大,不在疆域之广,而在精神之立。
日本的人口、资源、国土都远不如中国,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曾在上世纪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吞下整个中华大地。
这不是胆子大,是野心深,问题来了:日本凭什么敢?它又为什么会败?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完成近代化转型,一边“脱亚入欧”,一边走上扩张之路。
岛国资源有限,想要强国必然就得对外掠夺,而当时的中国正陷入军阀混战、内忧外患,日本看准时机,开始一步步布局。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所谓的“田中奏折”中写得明明白白:要想称霸世界,必须先征服中国。
怎么征服?先拿东北,再图全境。
这不是空口白话,当时日本军费占国家预算的近一半,而中国不到十分之一,差距摆在那里。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绝不是“偶发冲突”,而是长期蓄谋。
当时日本钢产量达到600万吨,而中国才4万吨,工业差距决定了战争初期的节节败退。
日本的飞机、坦克、军舰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只能靠血肉之躯硬扛。
日本敢打中国,不光是因为它有枪有炮,更因为它看不起中国的“人心”。
战后审判中,日军重要战犯坂垣征四郎供认,他们普遍认为中国“一盘散沙”,无组织、无纪律。
石原莞尔在中国实地考察后,更是断言:“中国政府与人民脱节,打不了仗。”
这就是日本的误判,它看到的是中国的分裂,却看不到民族的韧性,以为用几场胜仗就能让老百姓屈服,结果却引发了中国全民抗战。
八年抗战,中国从被动挨打到逐步反击,靠的不是武器,而是精神。
戴旭曾说:“国之大,不在疆域之广,而在精神之立。”
这句话不是讲空话,中国能挺过那段黑暗岁月,就是因为在民族危亡之际,人民团结起来了。
一个国家再穷再弱,只要心不散,谁都拿它没办法。
时间来到今天,日本虽然不再是当年那个拼命造炮造坦克的军国主义国家,但骨子里的那股“野心”似乎并没有完全消失。
日本《防卫白皮书》里,罕见地把中国称为“最大安全挑战”,防卫预算更是直接飙升至GDP的2%,达到6.8万亿日元,增幅高达26%。
更令人关注的是一些日本政客对台湾的不当言论,已经严重触碰了中国的底线。
中国外交部当即召见日本驻华大使,表达严正抗议,这不是简单的口水战,而是对历史再次被挑衅的警觉。
但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百年前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了。
中国GDP是日本的三倍,军力也早已今非昔比。
航母、隐形战机、导弹防御系统,样样不缺。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早已从历史中学会了一个道理:不能只靠武器,更要有信仰。
抗战胜利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硬件可以被摧毁,意志不能被打垮。
日本当年的失败,不是输在战场,而是败在战略误判——他们看到了中国的弱,却没看到中国的骨气。
戴旭曾说:“网络是捍卫国家利益的上甘岭。”
这句话虽然针对的是当今的信息战,但背后传递的仍旧是同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只是靠GDP,更靠人民的凝聚力。
如今的中国,在经历疫情、经济转型、国际博弈之后,展现出的不仅是经济实力,更是社会动员力和精神共识。
今天的日本,想要重拾“军事大国”的梦想,必须面对一个现实: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国家。
和平共处才是唯一出路,如果谁还妄想重演历史,必将自取其辱。
日本为什么敢动灭亡中国的念头?因为它曾经有过错觉,也曾经尝到过甜头。
但历史已经证明,任何挑战中国主权的行为,最终都会遭到坚决回击,今天的中国,不光兵强马壮,更有全民一心。
国家不是靠疆域撑起来的,而是靠精神站起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打败侵略的不是钢铁,是信念;守住和平的不是谈判桌,是国民的凝聚力。
所以,不管未来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只要我们不忘历史、不忘耻辱、不忘团结,任何一个“敢动念头”的外来挑战,都注定会败得彻底。
中国曾被轻视,但从未被征服;曾被入侵,但从不屈服。
日本的冒险早已失败,今天的中国也绝不会给历史重演的机会。
只要我们记住精神的力量,就没有谁能轻易撼动中华大地,历史不是过去,而是提醒,今天的我们,必须比昨天更清醒。
信源:日本地小、人少,为什么能侵略整个东亚,庞大的兵员哪来的?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哪家?头部量化私募核心IT人员老鼠仓,不足1年赚了近9000万

哪家?头部量化私募核心IT人员老鼠仓,不足1年赚了近9000万

金石随笔
2025-11-18 00:06:39
辽宁篮球双星同日退役!全运会第四成告别战,新老交替陷困境?

辽宁篮球双星同日退役!全运会第四成告别战,新老交替陷困境?

野蔷薇观察所
2025-11-17 18:21:13
Shams:小德里克-琼斯右膝内侧副韧带扭伤 将在六周后复查

Shams:小德里克-琼斯右膝内侧副韧带扭伤 将在六周后复查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18 07:55:10
郑丽文批赖清德涉日言论“借机政治操作”

郑丽文批赖清德涉日言论“借机政治操作”

参考消息
2025-11-18 11:26:53
队史最亏交易!九换一啊,送了亚历山大&杰威,如今球队彻底挣扎

队史最亏交易!九换一啊,送了亚历山大&杰威,如今球队彻底挣扎

大卫的篮球故事
2025-11-18 09:53:49
住建局改名,大基建时代结束了

住建局改名,大基建时代结束了

新浪财经
2025-11-18 10:38:35
47岁女高管与23岁男助理爬山,双双坠崖后,警方打开其帐篷愣住

47岁女高管与23岁男助理爬山,双双坠崖后,警方打开其帐篷愣住

悬案解密档案
2025-07-18 15:54:04
随着德国6-0+荷兰4-0进世界杯,附加赛16队剩2席!意大利对手更新

随着德国6-0+荷兰4-0进世界杯,附加赛16队剩2席!意大利对手更新

球场没跑道
2025-11-18 07:34:01
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已任财政部综合司司长

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已任财政部综合司司长

澎湃新闻
2025-11-17 16:04:27
日本认怂了!

日本认怂了!

求实处
2025-11-17 20:35:03
暴瘦54斤,巨石强森开拍新片:满脸皱纹!还要和小李子演黑帮电影

暴瘦54斤,巨石强森开拍新片:满脸皱纹!还要和小李子演黑帮电影

头号电影院
2025-11-17 11:10:02
李玫瑾:监狱里没有特别帅的,长相好的通常都是经济或职务犯!

李玫瑾:监狱里没有特别帅的,长相好的通常都是经济或职务犯!

甜柠聊史
2025-11-15 09:01:11
有人说孙颖莎时代结束了,这话是不是说得有点早了?

有人说孙颖莎时代结束了,这话是不是说得有点早了?

鸿印百合
2025-11-18 10:44:38
江苏一市纪委监委通报:庄兆东被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江苏一市纪委监委通报:庄兆东被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鲁中晨报
2025-11-17 19:16:03
想要晚年生活过得好,退休前需攒够多少存款?70后标准线值得参考

想要晚年生活过得好,退休前需攒够多少存款?70后标准线值得参考

奇思妙想生活家
2025-11-18 04:05:24
成也饭圈败也饭圈?《唐诡3》火了,杨旭文却遭抵制,不让他出演

成也饭圈败也饭圈?《唐诡3》火了,杨旭文却遭抵制,不让他出演

剧芒芒
2025-11-17 16:19:25
高市早苗言论遭中方强烈反击,外媒:多家日企股价断崖式下跌

高市早苗言论遭中方强烈反击,外媒:多家日企股价断崖式下跌

环球网资讯
2025-11-17 23:40:57
山东多名市管干部任新职

山东多名市管干部任新职

鲁网淄博
2025-11-18 08:57:12
身份证尾号“X”不读“叉”,也不读“埃克斯”,正确读法是什么

身份证尾号“X”不读“叉”,也不读“埃克斯”,正确读法是什么

知鉴明史
2025-11-16 09:10:03
著名表演艺术家在表演时突然倒地,被送医后经全力抢救无效去世

著名表演艺术家在表演时突然倒地,被送医后经全力抢救无效去世

极目新闻
2025-11-16 16:38:13
2025-11-18 11:47:00
百态人间 incentive-icons
百态人间
山巅俯瞰兴衰史
6259文章数 271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中方没有G20见高市早苗计划" 外交部回答斩钉截铁

头条要闻

"中方没有G20见高市早苗计划" 外交部回答斩钉截铁

体育要闻

直到退役那天,“海湾梅西”也没去欧洲踢球

娱乐要闻

曝喻恩泰离婚2年前转移走300箱茅台?

财经要闻

青云租陷兑付危机 集资与放贷的双面生意

科技要闻

马斯克破防了!贝索斯62亿美金入局"实体AI"

汽车要闻

更加豪华 更加全地形 极石ADAMAS

态度原创

数码
游戏
旅游
亲子
健康

数码要闻

世界首款微处理器MP944揭秘,比英特尔4004早1年问世

魔兽世界时光服:团本前五大必入饰品,你最想要拿到哪一款?

旅游要闻

第二批“世界旅游名山”名单出炉

亲子要闻

从怀孕到生娃,这2个阶段最该“闭嘴”,说多反而不吉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