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海乳山凤凰顶,季节的脚步总是很清晰。夏天的风、秋天的光、村口的小桥、山坡的柿子树——这些安静而自然的画面,在今年的两个时节里,被孙立新用画笔记录下来。
今年,孙立新先后来到凤凰顶两次。一次在盛夏,一次在深秋。两种色彩,两种氛围,也带来了两种不同的创作体验。
![]()
![]()
![]()
![]()
![]()
孙立新写生创作
第一次来
“只这一块地方,我能画一个月”
孙老师第一次来到凤凰顶是在盛夏。他回忆说:“第一次来就觉得这里特别适合写生。在现在的乡村里还能保存这么完好的自然风貌,非常难得。适合画油画,也适合国画。像口子村村口那条小桥、周边那一片,我当时就说:这地方画一个月都画不完。”
从绘画构图看,他说:“前景、中景、远景层次都很清楚,造型古朴自然,全国很多地方也未必能保持得这么完整。”
![]()
口子村的圣山
80 X 60
![]()
建设中的工地
80 X 60
![]()
老桥夕照
80 x 60
夏天与秋天
“完全不一样的色彩”
作为油画专业的画家,孙老师对色彩的变化印象尤其深。关于夏天,他说:“夏天是一片绿,但不是单调的绿,是变化特别丰富的那种。很多人觉得绿色难画,但绿画好了非常有魅力。像印象派、巴比松画派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绿色。所以夏天第一次来时,色彩给我的感觉非常好。”
关于秋天,他说:“秋天是一片金黄,是另一种色调。那种金黄色是扑面而来的,很‘入画’。去的时候正好家家户户都在收苹果,人文生活和自然色彩结合在一起,很适合创作。”
![]()
柿子红了
80 X 60
![]()
![]()
秋风微拂
80 X 60
![]()
秋意正浓80 X 60
“静下心来写生,是一种享受”
在两次写生中,孙老师还去了周边几个自然村:上石硼村、下石硼村、东尚山村(曾拍摄倪萍《山菊花》)。孙老师说:“这些村子都很古朴很自然。在这样的环境里,你能静下来,安安静静地画画。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
深秋的东尚山村
80 X 60
![]()
东尚山村
80 X 60
![]()
拍过电视剧《山菊花》的小屋
80 X 60
村民很朴实
“我画画时有人给我递苹果”
关于当地的人文环境,他印象深刻:“我在那画画的时候,村民都不认识我,但有人过来给我递苹果。那种感觉很温馨,民风非常淳朴。”
![]()
收获的季节
80 X 60
![]()
阳光
80 X 60
![]()
希望的田野
80 X 60
马石山
“让画面对这片土地有更多理解”
在秋天写生期间,孙老师参观了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他这样描述:“这个纪念馆让我对这片土地的历史有了更完整的认识。自然、人文和历史能联系在一起,会让创作的感觉更厚重。傍晚暖光照在石壁上,那种沉淀的氛围很特别,也会激发创作的想法。”
![]()
远眺乳山口子村
80 X 60
![]()
口子村口
30 X 30
童年
“这里的景色,让我想起小时候”
孙老师祖籍烟台莱州,在东北长大。他说凤凰顶及周边的自然环境给了他某种熟悉的感受:“像小桥、小路、山坡、田野、柿子树,这些景象和我小时候生活的环境很像。所以我在这里画得很尽兴,也很享受。有时看到一个画面,会突然想起童年的情景。”
![]()
门前的溪水
80 X 60
![]()
阳光
80 X 60
在孙老师的叙述里,凤凰顶没有被放大、没有被修饰——它就是一片安静的乡村土地:有季节的色彩,有质朴的人情,有让人愿意停下脚步的风景。夏天的绿、秋天的金黄、石壁上的余晖、小桥下的流水、柿子树影和田野的风——这些真实的画面,是艺术家在这里看到的,也是他愿意记录下来的。
(来源:佳润文化JiaRunCulture)
画家简介
![]()
孙立新,1955年生,辽宁丹东人,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课程班。曾任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四届油画艺委会委员。一级美术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聘艺术家,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展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艺术创作委员会委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