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手机图的是方便实惠,可浙江缪某的遭遇却比悬疑剧还离奇。花2899元下单的“官方正品、全新未使用”手机,拆开后不仅无法正常连网,一张卡打不开HD功能,开机相册里竟躺着自己和老婆的照片 —— 这台宣称“全新开封”的手机,早在2019年11月就已激活,2020年7月还更换过锂电池前壳组件。当他拿着检测报告找商家理论,得到的不是道歉,却是“敲诈”的怒斥。
同样糟心的还有刘先生,6300元在浦江某手机店买的“零售机”,一年后想折价换新款时才发现,手里的竟是台柜台“展示机”。商家承认机器身份,却辩称“质量和零售机没区别,自己也不知情”,坚 决拒绝退一赔三的要求。两起看似相似的纠纷,结局却有所不同,背后藏着商家的套路,更藏着消费者维权的关键。
商家的狡黠往往藏在文字游戏里。“体验店柜台样机 = 全新未使用”“开封新机 = 未激活”,模糊的表述让消费者掉以轻心;激活时间、维修记录、展示机身份等关键信息被刻意隐瞒,利用网购无法直观验货的漏洞钻空子。
![]()
等到问题暴露,先以强硬态度否定,再试图用“质量没问题”搪塞,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但法律从不会纵容欺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明确,经营者故意隐瞒真相、诱导消费的欺诈行为,需退全款并给予三倍赔偿。
缪某案中,客服反复承诺与检测结果的巨大反差,让法院认定商家构成欺诈,最终判决退还2899元并赔偿8697元;而刘先生案因无法证实商家明知是展示机,经调解商家补偿5000元,这也印证了“是否故意”是维权成功的核心。 诚信是交易的基石,商家的侥幸心理终究站不住脚。对消费者而言,网购手机也需掌握“避坑密码”:留意包装完好度,苹果“3A/3C”开头等特殊型号可能是展示机。
下单时明确询问激活状态、是否为展示机,聊天记录和宣传截图务必留存;收货后第一时间到官方授权店检测,激活时间、充电次数、维修记录都要查清楚。
![]()
若不幸踩坑,维权也需有章法。保留好购物凭证、检测报告等全套证据,先与商家或平台交涉,协商无果可向12315或市场监管局投诉,必要时通过诉讼维权。小额诉讼流程简便,法律始终是消费者最坚实的后盾。
![]()
“诚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市场交易的本质是信任的交换。每一次依法维权,都是在净化消费环境。我们都曾怀揣期待下单,渴望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这份朴素的需求,不该被商家的套路辜负。
愿每个消费者都能擦亮双眼,也愿每个经营者都能坚守底线,让公平正义成为市场最动人的底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