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胖胖。
一个人一生所要付的代价,大抵都藏在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选择里。
人在取舍面前最容易露出本相,捡了便宜,也就顺手把底线放低了。
追根究底,很多偏差并非出于恶意,多半来自恐惧、自利,或是那点不愿吃亏的心思。
道德失守,多半是精神先已松动,精神一旦失衡,行为便容易荒腔走板。
原则、取舍、价值观、共情,这些听起来抽象的文字,其实都是一个人最隐秘的支撑点。
支撑一旦松动,方向就会歪,人便会在不知不觉间走向另一条路。
聊聊最近一件新闻:
![]()
根据学生提供的照片,演出服已经被穿在身上进行表演活动,然而最终却以质量问题等理由退货。
记者多次尝试电话联系学生,但均为无人接听状态。
衣服吊牌没拆,防撕标往里塞,但污渍都在,怎么看都不是未经使用。
平台按流程先给学生退款,让商家自己去申诉。
王先生一边苦笑,一边收拾那堆“不能再卖”的衣服。
学校后来介入,说这是学生个人行为,为了不让矛盾扩大,学校先垫付了一部分费用,让商家把衣服寄回去。
胖胖有几点疑问:
既然学校称这是学生的个人行为,那几十名学生为何能在同一时间、以同一种理由、采取同样的手法完成退货?
吊牌的藏法、防撕标的处理、退货路径的选择,无一不显得娴熟统一。
如此一致,已不太像偶然行为。
那在这群体退货中,难道没有一人迟疑?没有一人提出异议?没有一人意识到行为本身的不当?
如果是全体都沉默,那只会说明另一件事:
判断力被抵消了,个人被溶解了。
这种整齐与默契,其实很难单以学生自发解释。
至于是何种力量、何种授意促成了这份同调,胖胖不敢轻言,但无外力、纯巧合的自发退款一说,实在难以自圆其说。
因为从行为细节来看,她们知道不能撕吊牌,知道如何规避明显穿过的证据,知道超过七天无理由后还要想办法,知道拿质量问题当挡箭牌,知道不接电话,知道退款路径,最终还真能把退款拿到,这解释得通吗?
当一群人对一件显而易见的不当行为共同参与,那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共谋。
怎么在不被惩罚的前提下不择手段为自己谋最大利益,这其实是价值观长歪的节奏。
价值观是用来干什么的?
用来决定不做什么的,不是什么都做。
人一旦学会了此等技法,人就会越来越自然地做坏事,而且不会打心里觉得那是坏事。
当然,很多人骂学生,但胖胖究其原因:
学生不是凭空变成这样的。
学生身上所有的价值观,都不是从树上掉下来的。
环境教学生什么,学生就会成为什么,这是必然的结果!
学生长在一个什么环境里?
如果学生生长于一个将聪明和厚道对立的时代,你让一个学生在这样的土壤里长大,要求她们有一颗绝对正直的心,也不现实!
以前,有些价值观是:讲理信用、不占便宜、不能害人、做事问心无愧,但如果现在变成了,规则允许就可以、不违法就行、赚到就是能力、占便宜算聪明、别吃亏是最重要的事,那么,整个社会的隐形价值排序便已经发生变化。
一个社会的价值坐标一旦整体松了,学生也只不过是在恶土里长出来的草,草不会自己长歪,是土壤的问题。
她们的价值观从哪来?
可能来自我们这个社会长久默许的“钻空子文化”。
当学生发现占便宜也没事,心性就会往丛林法则靠拢。
每个人的小利小害会堆积出社会风气,而当一个社会只看有没有占到便宜,道德自然退场,这便是必然结果!
当一个社会对聪明的定义偏向取巧,对能干的判断偏向钻营,对成功的理解偏向利益最大化,年轻人自然会朝那个方向去练习。
学生,也从来不会质疑最具现实性的那套逻辑。
谁得到了好处,谁没有付出代价,谁在规则边缘走得更快,谁在越界之后反而受了夸赞。
胖胖一直有个观点,价值是可以被群体一起往下拉的。
如何在规则缝隙里扩大利益,如何把本不体面的行为包装成体面姿态,这些手法从来不是天生的本能,而是一种被悄悄示范过的恶习。
单个人的失守或许只是偶然,多人同时做出相似选择,则说明一种更深的力量已经成形。
人在群体中最容易失去判断,而判断一旦被稀释,尺度便会随之松动。
原本清晰的界限,在一轮又一轮的互相试探里被重新划定,旧的羞耻感也随之失效。
取巧渐成能力,算计变成智慧,越界反倒显得机敏。
价值的偏斜便不再是个体的软弱,而是一种时代的风向,而顺着这股风,人不必思考对错,只要顺滑即可,坏事也不再需要挣扎,仅需照着经验复刻。
危险的正是这种顺滑。
它让人心的倾斜变得毫无阻力,甚至带着某种莫名的自洽。
奇技淫巧被放在了良善之前,得利胜过了得体,社会的精神框架于是悄悄松动:
不是轰然倒塌,而是逐寸退让。
而一旦会钻、会占、会绕过规则成了被集体认可的能力,那未来掉进坑里的,绝不会只是哪一个最会讨价还价的人。
坑口会越张越大,大到足以吞没所有仍愿意守住底线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