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张璟祎
摄影:通讯员 张祖国
出生时奄奄一息,体重只有930克的宝宝,在武汉儿童医院成功获救。每年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临时爸妈”于11月7日赶赴通城看望他。如今,他已长成了16斤重的壮实宝宝,小眼睛滴溜溜地转,十分可爱。温暖是双向奔赴的,为表达感激,11月13日,爷爷于凌晨4时乘车来汉,只为当面对医护人员说一声“谢谢”。
930克早产宝宝在家降生
跨城营救让宝宝转危为安
2025年3月,在咸宁市通城县的一户农家,仅29周的宝宝小福(化名)突然在家降生,还没有成年人巴掌大。当时,宝宝呼吸微弱,生命垂危,当地医院立即展开营救。次日,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莫璐霞医生带着护士许晶、姚雪萍前往当地,将小福平安转运回汉,为小福抢来了一线生机。
![]()
在武汉儿童医院住院治疗期间,新生儿内科医护不仅陪着小福闯过重重难关,还化身“临时爸妈”陪着小福进行袋鼠抱护理。经过四个多月的治疗,小福从930克的袖珍宝宝长到了4.15公斤,和爷爷一起平安回家。
![]()
新生儿专科护士手把手指导
延续性护理从武汉到通城
出生后1000天的护理关系到孩子未来的智力发育和健康,对于像小福这样的早产儿来说更是这样。但小福家中的情况十分特殊,爸爸妈妈因病无法照顾,重担只能落在了70多岁的爷爷身上。可爷爷精力不够,育儿知识匮乏,家离武汉又很远,医护人员很担忧。
好在,新生儿科护士长黄砚屏联系上正派驻通城县人民医院支援的新生儿科专科护士李风雨。很快,李风雨和通城县人民医院医护组建了“爱心小分队”,包括新生儿内科、康复科等专家,对小福家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起初爷爷照顾小福有些力不从心,喂奶次数不够导致小福排便困难,又担心着凉不敢给孩子洗澡。李风雨和当地医护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一点点指导老人学会照顾技能,帮助小福平稳过渡到居家状态。
出院一个月是早产宝宝的一次重要复查,医护需要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李风雨和通城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康复科的医护们一起,上门为小福进行发育测评和育儿指导。经评估,小福的大运动发育有少许落后,后续进行两轮康复训练,一点点追赶。
驱车近200公里
“临时爸妈”上门看望小福
虽然不能时刻守护在小福身边,可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医护团队的心仍记挂着小福。临近世界早产儿日,医护人员商量着一起去看他。
![]()
11月7日,黄砚屏护士长、小福的主治医师莫璐霞一行5人前往通城看望小福。医护人员远远地就看到爷爷抱着小福在门外等候。医护人员走近一看,小福穿着粉色薄棉袄,长得肉嘟嘟,也更机灵了,和住院时相比像换了一个人。
大家亲热地喊着“小福”,听着熟悉的声音,小福睁着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医护人员,嘴里时不时发出“咿呀呀”的声音。黄砚屏护士长将小福抱了过来,直呼“快要抱不动了”。
![]()
作为小福的“老熟人”,袁露护士接过小福开启“随堂考”,以双腿为蹦床让小福在腿上蹬,检验他双腿的力量;还拿出准备好的玩偶,小福好奇地伸出双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小福的发育超出了预期。”黄砚屏护士长说,“长得结实”说明营养跟上了,神经等各方面发育也就跟上了;“双腿有力”说明大运动的发育也不错;“能抓住玩偶塞在嘴里”,说明追视能力、抓握能力都发育得不错。
临走前,医护人员送给小福一辆崭新的推车,小福坐在车上手舞足蹈,十分开心。爷爷虽然话不多,可嘴里一直在用方言说“谢谢”。
爷爷往返四小时来汉
只为当面说声“谢谢”
令医护意外的是,在见面后的第6天,爷爷从通城赶到武汉。11月13日7时40分,黄砚屏护士长刚到达病区,余光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小福的爷爷。
原来,老人在当天凌晨4时出门了,搭乘老乡的顺风车赶来武汉,专程给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送上锦旗,感谢医护人员一直以来的关心和帮助。
![]()
“收过这么多次锦旗,接过爷爷的这面锦旗感觉格外温暖,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更沉甸甸。”该科主任曾凌空表示,早产儿的未来也有无限可能,希望小福能在家人、医护人员、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一点点茁壮成长,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也希望能有更多早产宝宝通过家庭、医疗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呵护和托举下,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