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阳光掠过厦门火炬高新区同翔高新城的厂房穹顶,海辰储能厦门制造基地的光伏板已开始捕捉能量,转化为驱动生产线的绿色动力。
车间内,AGV机器人沿着预设轨迹无声穿梭,智能传感器实时调控着每台设备的能耗;窗外,经过净化处理的生产废水滋养着草坪,与远处的蓝天白云构成一幅和谐图景。
在ESG成为全球企业必答题的今天,这座2023年9月正式获得PAS2060碳中和认证的工厂,不仅在生产储存绿色能源的电池产品,其本身就是绿色制造的生动范本,更藏着海辰储能撬动全球能源变革的“下一盘棋”。
![]()
全球范围内,“双碳”目标已从政策倡议转化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硬性指标。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于2026年正式全面生效,目前已进入过渡期并逐步落地实施,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则强化绿色供应链要求,国际客户在采购时对碳足迹的核查愈发严苛。
在此背景下,海辰储能早在2022年就完成了厦门制造基地的温室气体盘查,并拿到储能电芯的碳足迹证书,其超前布局精准回应了全球产业变革的浪潮。这座零碳工厂的存在,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其构筑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支点。
01 硬核减碳:构建全链路绿色制造体系
海辰储能的零碳实践,并非单一技术的堆砌,而是一套覆盖生产全流程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极致减碳”的理念。光伏自发自用体系的搭建,是这场减碳革命的起点。
据企业公开信息显示,其与火炬新源合作的光储综合能源示范项目于2022年并网发电,该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储能电芯构建能源缓冲系统,将光伏电能高效存储并精准分配至生产线,年发电量可满足工厂一定比例的用电需求,显著降低碳排放。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则让减碳精度达到微米级。海辰将智能算法与IoT技术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全制程的数据追溯网络,实时采集车间内数千个监测点的能耗数据。通过算法动态优化空调、空压机等辅助设备的运行参数,在保证生产环境达标的前提下,实现单位产品能耗的显著下降。
这种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成效显著——当生产线切换产品规格时,系统能提前预判能耗波动,联动储能系统实现无缝调峰,避免能源浪费。
碳足迹追踪技术的应用,让减碳从生产端延伸至产品全生命周期。海辰搭建了碳足迹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如同为每一颗电池配备了“碳账本”,从锂矿开采、原材料加工,到电芯制造、系统集成,再到物流运输和终端使用,全链条记录碳排放数据。
依托该平台,其核心储能电池产品碳足迹信息清晰可查,成为敲开欧洲高端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在电池回收环节,海辰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建立闭环体系,正极材料回收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将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落到实处。
绿色材料的创新应用则从源头降低碳排放。海辰在电芯生产中采用新型水性粘结剂,替代传统油性粘结剂,不仅消除了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还实现了电极性能的提升。
在Pack环节,使用轻量化高强度铝合金外壳,相比传统钢材减少了大量材料消耗,同时提升了系统散热效率。这些材料创新不仅降低了碳足迹,更实现了环保与性能的双赢,相关技术细节可通过海辰储能技术白皮书查询。
02 绿色溢价:从成本投入到竞争优势
起初,零碳工厂的建设确实意味着更高的前期投入,但海辰储能用实践证明,“零碳”标签正在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中心,释放出可观的“绿色溢价”。
![]()
这种溢价首先体现在市场准入上——随着欧盟将储能产品纳入碳足迹监管范围,许多国际大客户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全生命周期碳数据,而海辰凭借完整的碳足迹认证和PAS2060碳中和证书,在竞标中脱颖而出。2025年,海辰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同比增长40%,匈牙利首套定制化储能项目、保加利亚55MWh储能项目等标杆工程的落地,印证了其绿色竞争力。
在北美市场,海辰的零碳优势同样凸显。美国得州因极端天气对储能系统的可靠性和低碳性提出双重要求,海辰不仅在当地建设年产能10GWh的生产基地,更将零碳制造理念复制到海外工厂。
其为北美得州Jaguar项目提供的储能系统,凭借低至50kg CO₂eq/kWh的碳足迹,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30%,获得客户长期合作订单。截至2025年上半年,海辰以全球储能电池及电力储能出货量双榜Top2的成绩领跑行业,累计出货量突破100GWh,零碳标签带来的市场认可度可见一斑。
“绿色溢价”还体现在融资成本和品牌价值上。近日,全球权威可持续发展评级机构 EcoVadis 披露最新企业社会责任评级结果,海辰储能首次参评即斩获 80 分高分,荣获 EcoVadis“金牌”评级。这一成绩使海辰储能跻身全行业参评企业前5%的领先行列,更创下国内储能企业迄今为止的最高分纪录,彰显了海辰储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长期投入与领先实力。
2024年,海辰储能因在ESG领域的突出表现,荣获《能源》杂志颁发的“2023年ESG零碳领军企业奖”,这一荣誉使其在资本市场获得更高评级,融资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1.2个百分点。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上,海辰的∞Cell1175Ah长时电池与钠电技术受到工信部领导的重点关注,其为阿拉善盟清洁能源基地、山东聊城“源网荷储云”项目提供的解决方案,成为金砖国家绿色能源合作的参考样本,品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更深远的价值在于,零碳制造推动海辰实现了从“产品供应商”到“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型。针对不同场景的低碳需求,海辰推出定制化方案——为AI数据中心提供长时储能系统,保障绿色用电;为海岛地区打造“光伏+储能”离网方案,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为工商业用户设计峰谷套利系统,助力降低用能成本。这种以零碳技术为核心的多元化服务,让海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出独特赛道。
03 行业远见: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
海辰储能的零碳布局,早已超越单纯的产品竞争,上升到构建可持续商业模式和行业生态的战略高度。从厦门总部基地到重庆西南智能制造中心,从山东长时储能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到美国得州生产基地,海辰每一个新基地的建设都以“零碳标准”为前提,形成覆盖全球的绿色制造网络。
其中山东产业园上下游产业链计划总投资超130亿元,整合了原材料生产、电池制造、系统集成等全链条资源,通过产业集群效应降低整体碳足迹,预计年减少碳排放超50万吨。
技术创新是海辰零碳战略的核心驱动力。今年以来,海辰储能持续跟踪前沿储能技术,通过高效协同攻克技术难题。2022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达12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进一步增至约15亿元人民币。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提交专利申请4,336项,已获授权2,118项。
在长时储能领域,海辰从2022年超前布局,如今已迭代出∞Cell1175Ah长时储能专用电池,衍生出1/2尺寸的∞Cell587Ah电池,实现安全、性能与经济性的最优平衡;全球首创的∞CellN162Ah钠离子电池,则开辟了锂钠“双赛道”的前沿探索,为零碳能源提供更多可能。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服务于自身制造环节,更推动整个储能行业向低碳化方向发展。
作为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GWh级别以上唯一专注储能领域的企业,海辰正以行业领军者的姿态,推动建立绿色产业标准。其参与制定的《储能电池碳足迹核算指南》,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碳数据核算方法;通过公开自身减碳案例和技术路径,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践行零碳理念。在海辰的带动下,其供应链中的12家核心供应商已启动碳足迹核查工作,形成“零碳供应链”生态雏形。
“让绿色能源惠及全人类”,这一印在海辰储能官网的使命,正在零碳工厂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变为现实。从一颗电芯的低碳制造,到一个储能系统的绿色运行,再到一个能源生态的可持续构建,海辰用实践证明,企业的商业成功与环境责任可以并行不悖。
当全球能源转型进入深水区,海辰储能的零碳工厂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压舱石”,更为整个储能行业提供了“绿色发展”的中国方案。在这场关乎人类未来的能源革命中,海辰的“下一盘棋”,早已落子在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天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