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头,边境那头硝烟起得突然,谁都没想到,打得正猛的时候,主心骨却突然倒了下去。
前线指挥官杨得志,人还在战场,病却已经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胃疼不是一两天了,可他一句也没说,撑着身子天天上高地看地形,开会指挥,晚上连觉都睡不安稳。
那会儿,昆明军区的电话线几乎没断过,命令、汇报、调兵,都是他亲自把关。
西线的战事打得紧,越南那边挖好了壕沟、布满了地雷,兵也不是吃素的,年头多了,战术熟练得很。
我军刚一动手,就碰上了硬茬子。
![]()
杨得志明知道难打,可越是这样的仗,他越要冲在前头。
人都说他是老将,可没几个人知道他那胃病早就该住院了。
实在扛不住时,就往嘴里塞止痛片,脸色白得跟纸一样,还强撑着给部队布置任务。
直到有一天,开着会突然晕在了那张地图前,手里还攥着那块写着“重兵集结”字样的指挥板。
医生一看,吓了一跳,说得赶紧送回北京,不然命都保不住了。
问题就来了。
![]()
他一走了,西线这摊子事谁来接?战斗正打到关键节骨眼,换人不是小事。
杨得志临走前,只留了一句话:让张铚秀来。
张铚秀是谁?熟人,老搭档。
朝鲜战场上一起熬过,也打过不少硬仗。
别人犹豫,他不犹豫。
杨得志了解得清清楚楚,张铚秀不是那种话多的人,但事清楚、胆子大、能拿主意。
![]()
接到命令那天,张铚秀正在另外一个部队调兵。
他没多话,默默收拾了几份作战图,带上几个人就上路了。
到了昆明,没先改部署,没先训话,第一件事就是走到各个团、营去看,听一线的人怎么说。
战士们一开始也不太熟他,但看他天天跟着跑、跟着训练,慢慢就服了。
他不是那种一来就改天换地的将领,张铚秀做事有自己的节奏。
他花了几天时间,把战场情况摸了个底朝天。
![]()
越军的布防看起来密不透风,其实有几个点藏着漏洞,一旦找到突破口,整个局势可能就翻过来了。
他没声张,悄悄调了几支尖刀连,三更半夜打了几次小规模突击,每一仗都打得干净利落,不追求大胜,就是咬出一个缺口。
越军开始慌了,阵地调动变得频繁,说明他们的节奏被打乱了。
张铚秀这时候才开始召集各路指挥官,开了一个不长不短的会。
他说话不急不慢,没什么豪言壮语,但每一句都在点子上。
他说:“我们不退,每一寸土地都要踩实了再前进。”话不多,但士气提上来了。
![]()
更重要的是,他不是坐在指挥部发命令的人。
他下连队,跟战士住在一块,有时还亲自带队去侦察。
战士们看在眼里,心里就稳了。
一个能跟你一起趴在泥里看敌情的将领,说什么都信得过。
那段时间,部队的气氛变了。
人人都知道,新来的司令不是讲排场的,他来就是为了打仗。
![]()
张铚秀盯上了敌军的一条补给线,那是他们的命门。
他亲自画了三份作战图,反复演练,最后一晚亲自带着几个营长,把路线走了一遍。
几天后,部队发起了突袭,一举拿下了敌人一个关键高地。
那一仗没费多少人力,但越军的防线直接断了半截。
西线战局,从那一刻开始往我军这边倾斜。
战斗还没结束,越军开始频繁转移阵地,明显是撑不住了。
![]()
但张铚秀没急着全面进攻。
他知道,战斗不是一口吃掉的事,要一口一口咬。
越军要退,就逼着他们往设好的火力圈里钻。
每一步都踩得稳,越军这边的防线一段段地被啃下来。
部队的士气越来越高,越军的士气却越来越低。
张铚秀不打没把握的仗,也不打光面子的仗。
![]()
他带着部队稳扎稳打,不追求表面上的胜利,而是一步步把敌人逼到绝路。
几周后,西线的战事基本收尾。
敌人被彻底逼退,边境这边总算稳下来了。
杨得志躺在北京的病床上,听说了这事,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他知道自己当初的决定没错。
张铚秀指挥结束后,没有写报告,也没接受采访。
![]()
他默默回到部队,继续干他的活儿。
后来他调任别的岗位,西线的事几乎没人再提。
但那一仗,打得真实,打得沉稳,也打得不容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