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曾被判刑的民营企业家被改判无罪。
消息一出,朋友圈有人欢呼“春天来了”。但很少人意识到,这阵春风,可能不是从内部吹起的,而是为了迎进CPTPP这扇国际大门。
CPTPP是什么?
简单说,是比WTO更严、更细、更讲规则的贸易协定。它不只谈关税,更盯死法治、产权、国企公平竞争这些“软制度”。其中一条白纸黑字写着:不能用刑事手段随便收拾商人。经济纠纷就是纠纷,别动不动就定成诈骗、挪用、行贿。
![]()
过去十年,多少民企老板栽在这条线上?签个合同延期付款,成了“合同诈骗”;和国企合作项目出问题,被扣上“利益输送”帽子;资金周转不开借了笔过桥贷,转眼就成了“非法集资”。案子判得快,申诉跑八年,家业散尽,人也老了。
如今集中改判,看似平反,实则是向国际社会递投名状:看,我们正在清理司法积弊,保护市场主体,符合你们的高标准。
这不是空穴来风。2001年中国入世前,也曾大规模修法两千多部,只为让世界相信“中国能守规矩”。结果呢?外资涌入,工厂遍地,民企借势腾飞,中国成了“世界工厂”。
今天,劳动力红利吃尽,全球供应链重组,光靠“便宜”已经不够。要打入高端市场、参与数字贸易、吸引高质量投资,必须靠制度信用。而CPTPP,就是那张通往新世界的门票。
![]()
尤其对民企来说,这张票含金量极高。目前中国与CPTPP成员国贸易额占外贸三成,其中民企撑起四成以上。
一旦加入,出口关税再降,服务领域准入放宽,浙江的跨境电商、广东的智能硬件、江苏的工业软件,全都能更顺畅地出海。
但人家凭什么信你?光喊“平等保护”没用,得拿出真案例。谢某被关十二年,只因商场转让款没付清;叶某某伪造收条为收租,却被判诈骗。这些案子若还挂着,谁敢相信“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是口号?
![]()
所以,改判不是终点,而是徙木立信的新开始。就像商鞅当年搬根木头给赏金,只为让人相信“令出必行”。今天平反几个企业家,也是为了让国内外投资者相信:在中国做生意,规则是稳的,权利是有保障的。
当然,信任易碎。一次政策摇摆,一场选择性执法,就能让所有努力归零。民企最怕的不是竞争,而是不确定性。今天说“两个毫不动摇”,明天又搞“秋后算账”,谁还敢All in?
![]()
因此,这次改判能否成为真正的转折点,不在于发几个典型案例,而在于是否建立长效机制:司法能否真正区分商业风险与刑事犯罪?国企民企是否在贷款、拿地、招投标上同台竞技?政府承诺能否写进法律而非文件?
CPTPP不是终点,而是倒逼改革的杠杆。如果借此推动深层次制度变革,中国或能从“制造大国”迈向“规则参与者”;如果只是做做样子应付审查,那连这点春风,也会很快散去。
毕竟,企业家要的不是道歉,而是明天还能安心开工的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