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点经济利益,连基本的公共安全都不顾了?
据央视财经报道,云南龙陵县的黄氏蜂业公司是国内最早培训虎头蜂养殖技术的公司。其负责人称,学员缴纳6666元学费后,养殖技术包教包会,还强调“不需什么成本”,想多赚钱就得在自然界放养。
有商家介绍,虎头蜂蜂蛹一天能卖20吨。每斤动辄上百元,养殖“钱景”看似很美。但学名胡蜂的虎头蜂,俗称马蜂、黄蜂,攻击性极强,伤人甚至致死事件时有发生。
多地明确禁止虎头蜂养殖。但不少养殖户却看中红娘虎头蜂“蜂巢大、产量高”,而大量养殖。甚至业内公认攻击性最强,连眼镜蛇都吃的“杀人蜂”,也有人养殖。
![]()
记者实测发现,踏入养殖特定区域,蜂群瞬间就展开猛烈攻击。如此恐怖攻击力,若监管无序,会对公共安全造成何等杀伤力?那么公共监管是否到位?现实情况可能并不乐观。虽然多地禁养,但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一公司养殖的红娘虎头蜂就“不负责任地放养在山头”;广西荔浦有养殖户竟在村边建蜂巢,没任何围挡和警示标志。
为了一点经济利益,连基本的公共安全都不顾了?
今年,云南牟定就发生过两儿童被胡蜂蜇亡,养蜂人涉嫌过失致人死亡被立案。幼童殒命,本就令人心伤,更让人如鲠在喉的是监管存模糊地带,家属维权时一度面临尴尬,农业农村局表示胡蜂属野生动物,归林草局管;林草局则称养殖胡蜂不是野生动物,归农业农村局管。
央视调查发现,畜牧业现行文件法规均未对虎头蜂养殖、利用作出禁止或限制性规定;行业内也没有制定相关生产标准及安全规范。不能总以生命为代价,后知后觉地进行规则补漏。要想规范养殖,就必须为危险蜂种养殖设立制度围栏。
只有解决了公共安全风险,才能谈胡蜂养殖的经济效益。云南、湖南、贵州等省份的一些地区明确要求,清退或禁止养殖个别攻击性强、毒性大的虎头蜂品种。全国性规制也该提上日程。比如从防范人畜安全风险角度,对胡蜂养殖及其安全防范管理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制定规范并推广。明确适合养殖的蜂种,在审批报备、安全距离、警示标志、应急处置、善后理赔机制等方面定下通行标准。
当然,市场无序还有下游的不良营销。有工作人员介绍,市场上销售的号称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虎头蜂酒都是虚假宣传。市场监管也该发力整治。下游无需求,上游才无“杀人蜂”养殖动力。上下合力,才有望解开胡蜂无序养殖的安全困局。
红星新闻评论员 李晓亮
编辑 尹曙光 审核 官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